銀行加速出清不良資產:12月不良貸款轉讓掛牌量已超三季度總量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許爽 廣州報道
臨近歲末年尾,銀行業正加速出清不良資產包。
近日,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鄭州分行、興業銀行武漢分行等多家銀行機構在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以下簡稱:銀登中心)發佈了多個不良貸款轉讓項目公告,並將競價日定於12月末。從各家機構的項目公告來看,競價起始價基本在項目本息總額的15%內。
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的公告顯示,此次不良貸款轉讓項目資產均爲個人消費貸款損失類,未償本息總額爲2.72億元,競拍起始價僅爲1263萬元。平安銀行最新一期不良貸款項目涉及個人消費及經營性貸款,未償本息總額爲4620萬元,單一借款人最高未償還本息208萬元,競拍起始價爲1250萬元。中信銀行鄭州分行的不良貸款轉讓項目77%爲可疑類、20%爲次級類,未償本息總額爲9075萬元,競拍起始價爲1225萬元。
12月24日,興業銀行連發2個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公告。其中,宜昌泰順礦產品貿易有限公司不良貸款轉讓項目未償本息總額1257萬元,起始價僅爲90萬元;湖北景程建材技術有限公司不良貸款項目未償本息總額2167萬元,起始價爲420萬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自12月份以來,銀登中心共登記了不良貸款轉讓業務項目數294個,其中銀行機構登記了257個項目。今年四季度以來,銀行機構已登記了458個不良貸款轉讓業務項目。
而在今年三季度,各類金融機構在銀登中心登記不良貸款轉讓業務項目數僅有288個,其中銀行機構登記252個,項目未償還本息規模已創季度新高的826.2億元。
事實上,自2021年(原)銀保監會推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以來,越來越多銀行機構(總行、一二級分行)通過轉讓不良貸款項目,批量出清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和個人經營類信用貸款等不良貸款以及對公不良貸款,銀登中心不良資產轉讓成交業務量呈現出逐季度增加的趨勢。今年前三季度不良資產轉讓業務的數量和規模(未償本息)分別爲453個、1276.3億元,均同比增長超過50%。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渠道主要有四種,一是清收重組和減免,二是自主覈銷,三是不良資產對外轉讓,四是不良資產證券化。“速度慢、批量化處置能力不足是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中普遍面臨的問題。不良資產批量轉讓主要由銀行將不良資產大批量的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提高不良資產轉讓力度,有利於加快不良資產處置步伐,幫助銀行優化信貸結構,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上述人士表示。
截至目前,已有752家銀行業機構開立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值得注意的是,97家銀行業機構爲年內開立賬戶的機構,總行層面則包括招商銀行、浙商銀行兩家股份行,以及蘇州銀行、溫州銀行、廣州農商行等城商行、農商行。同時,在97家中,超半數爲農商行、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
對於城商行、農商行而言,其不良貸款仍面臨較大壓力,這要求備足抵禦風險 的“彈藥”,以應對不良資產化解問題。三季度商業銀行主要指標顯示,商業銀行不良率與上一季度持平,爲1.56%。而城商行不良率爲1.82%較年初上升4個BP;農商行較年初下降20個BP,但仍保持在3%以上。
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金融團隊主管李佩珈此前曾指出,不良資產批量化轉讓有利於提高不良資產的處置速度。清收處置把握“搶”字訣,第一時間開展化解工作,資產清收處置時間越久,清收化解工作效果越差。綜合運用多種不良資產處置手段,尤其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手段,提高不良資產回收率。
銀登中心數據亦顯示,在批量個人業務中,加權平均折扣率、平均本金回收率均與逾期時間呈現負相關。例如2024年二季度的批量個人業務中,逾期一年以下的業務平均折扣率及平均本金回收率爲14.2%、15.5%,而逾期超過5年以上的業務平均折扣率及平均本金回收率降至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