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不實施「普篩」有原因 陳時中:臺灣社區傳播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

記者楊芸臺北報導

行政院13日下午召開記者會主題爲「醫藥防疫科技研發」,衛福部長陳時中報告快篩試劑疫苗研發的進度,針對爲何不實施「普篩」,他表示,現在篩檢量能還夠,指揮中心一直維持「一定要有餘裕」,以免超過界線一下就崩解。此外,陳時中也強調,雖然臺灣檢驗率沒那麼高,但確診率是很低的,「因爲臺灣社區傳播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現在下去測也是這樣子。」

陳時中指出,防疫科技上分爲幾個重要層面,對人類威脅最大就是致死,世界超過10%的致死率約有義大利西班牙法國英國四國醫療量能不足以負擔這麼多病人,導致醫療崩解、致死率變高。他們的醫療量能本來並不差,由於確診病人太多,因此要避免醫療崩解,確診病人就要少、社區傳播鏈要切斷,靠檢測能力精準度,更好的是要有疫苗,疫苗可能還要等一點時間,因此如何在檢測、生活規範,把傳播練切斷至觀重要。

至於爲何不實施「普篩」,陳時中解釋,現在量能還夠,檢驗量平均一天一千六、一千七,這周擴大篩檢,檢驗量將近一萬。在切斷傳播鏈上,指揮中心一直維持「一定要有餘裕」,不能把自己逼到最危險的那條線,否則一旦超過界線,恐怕一下就崩解。

▲行政院紓困振興方案-「醫藥防疫科技研發」記者會。(圖/ETtoday攝影中心攝)

陳時中說,如果檢驗能更快速,當然範圍能更大,臺灣目前並不是最需要的,「因爲臺灣社區傳播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現在下去測也是這樣子」,現在臺灣每百萬人測將近兩千人,世界排名88名,但每百萬人的確診量是16人,全世界99名,「我們的檢驗很精準,雖然檢驗率沒那麼高,但確診率是很低的,臺灣可以說社區傳播是沒有。」

陳時中強調,在預防社會傳播鏈上,是不是有武器來對抗?另外,現在準備病牀很餘裕,目前兩百多人住院,萬一沒有快篩情況下,社區傳播起來了、病人多了,一下就倒了,因次致死率降低需要新藥物,病人住院天數也要減少。

陳時中表示,需要治療輕症的藥,讓住院天數減少,讓重病者不至於致死,他表示,臺灣呼吸器數量世界最多,因此只要在輕症藥物方面進展,住院天數降低,加上呼吸器使用、藥物指引做好、引進新藥等,便能做好防線,把社區傳播很清楚地把斷點抓好,這些努力都是爲了等疫苗、新藥,才能讓臺灣的疫情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