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與母親/7種方式胎教這樣輕鬆做

採訪撰文/湯佳珮

其實胎教並沒有明確的定義,舉凡懷孕時的各種環境條件情緒刺激、生活方式等,都算是胎教的一部分。剛懷孕時、或甚至是準備要懷孕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嘗試做胎教。胎教做得好,對寶寶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也有助於刺激胎兒感官發展。本文請專家鉅細靡遺告訴您該如何做胎教,並提出做胎教時的常見問題、導正錯誤觀念。

胎教是什麼?有用嗎?胎教就像是「身教」。當寶寶出生以後,大人的身教相當重要,自己的言行舉止都必須成爲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胎教只是把教養、與寶寶的溝通提前到胚胎時期而已。許多媽咪都會問:「胎教到底有沒有用?」其實「有沒有用」很難明確定義,要看媽咪所謂「有用」是指到什麼程度纔算是有用。蔡幸君醫師表示,她自己也有小孩,孕期也有做胎教,雖然沒有絕對的科學依據,不過從日後孩子成長的喜好、氣質等有些地方,似乎都可以印證胎教的確有用。胎教沒有明確的定義,孕期的各種環境刺激、言行舉止等都算是胎教的範圍。蔡幸君醫師舉臨牀經驗來說明,許多媽咪產檢時都曾經跟她說「給予胎兒刺激時,胎兒經常有所回饋」。比方懷孕4、5個月時,胎動開始出現,此時與胎兒互動(例如:藉由講話、輕撫肚皮與聆聽音樂等方式),胎兒常會有所迴應。而且適當的母胎互動,無論媽咪或胎兒都會感到快樂,也具有正面意義。

什麼時候要開始做胎教?胎教可以說是「胎兒所生活的外在條件」+「孕媽咪的思想、語言、行爲」的總和,很多地方都會影響胎教。建議準備懷孕的時候,即可開始嘗試做胎教,儘量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狀態,提前先替胎兒準備良好的居住環境,讓胎兒以後能住得開心(包括調整生活作息、心情飲食等,亦包括產前的健康檢查);如果並非計劃性懷孕,得知自己懷孕以後,整個孕期皆可做胎教。懷孕4、5個月以後,隨着胎動的出現,做胎教時胎兒的迴應比較明顯,媽咪會更有母胎連心的感受。胎兒雖然無法說話,不過我們一般會把胎兒的律動(胎動)視爲一種猜測胎兒心情與反應的依據,藉此來做胎教,媽咪會更有成就感。

7種胎教的方式(1) 音樂胎教蔡幸君醫師指出,胎兒大約5、6個月大時,可以開始逐漸聽到外界聲音與音頻。由於胎兒的聽覺發展得比較早,適當的聽覺刺激是不錯的胎教方式。播放輕柔的音樂,甚至爸比媽咪自己唱歌給胎兒聽,皆對胎兒的感官有正向的影響。雖然胎教音樂比較多爲古典樂,不過音樂的種類很廣泛,如果媽咪不喜歡聽古典樂的話,也不用強迫自己一定要聽,以免聽了心情不佳適得其反,還是要以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爲主。

但是要特別注意,即使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也不宜放得太大聲,對於胎兒的刺激過多也不好,胎教不是刺激愈多愈好。選擇音樂時,建議以「節奏反覆」與「柔和」爲主要選擇標準,反覆的聲音能夠提供胎兒正向刺激。如果媽咪本身不排斥,也不妨每天定時播放柔和、反覆節奏的音樂給胎兒聆聽。至於是否要持續聽同一首樂曲或變換曲目則皆可。

(2) 情緒胎教媽咪心情好、情緒穩定、想法正向,大腦會分泌好的荷爾蒙(腦內啡);相反地,倘若情緒煩躁不安、壓力大、易怒、想法負面,腎上腺素上升,又由於胎兒藉由胎盤與母體連結在一起,媽咪這些負面的情緒會導致胎兒的心跳變快、情緒緊繃,甚至連胎兒都會跟着感到緊張。因此孕婦要儘量避免焦躁、生氣等負面情緒,尤其假如長期都處於這種情緒之中,對胎兒更會帶來負面影響。生氣也會使血管收縮,可能會引起頭痛。

(3) 環境胎教環境胎教所包含的範圍相當廣泛,媽咪本身的生活環境、子宮內的環境都算是環境胎教。在孕期的保健上,睡眠充足、飲食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心情愉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其實都算是廣義的胎教方式。唯有這些條件做的好,胎兒所身處的環境往往纔會比較好。此外,如果準爸爸有抽菸的習慣,應儘量爲了家人的健康而戒菸,二手菸對於孕婦與胎兒來說傷害相當大。孕期柔和的運動(例如:散步),其實也可以算在環境胎教的一環,建議媽咪不妨將不同的胎教方式合併一起做,比方散步時,順便戴耳機聆聽輕柔的音樂。有時候合併不同種類的胎教方式,將胎教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纔是最自然的胎教方式。

(4) 撫摸胎教+語言胎教撫摸胎教顧名思義,即爲輕撫肚子,有助於刺激觸覺發展。可以和語言胎教一起合併執行,簡單來說,就是輕摸肚子時,可以順便和寶寶說說話。至於談話的內容則不限制,比方可以說:「寶寶,我們現在到公園了喔!」或是「媽咪要去上班了,今天也一起加油吧!」諸如此類的簡單話語,隨時想到皆可說,亦可告訴胎兒今天或現在發生的事情

蔡幸君醫師指出,大約至少要懷孕4、5個月以後,孕婦纔可能摸得到子宮(因爲這個時候子宮隆起得較爲明顯)。撫摸胎教的做法爲可採劃圈的方式,輕輕地撫摸肚子,方向沒有限制。準爸爸也可以加入一起輕摸媽咪的肚子,媽咪比較能夠感受到被關心與受到支持;懷孕7、8個月以後,胎兒的重量大約爲1,200公克左右,有些媽咪甚至可以觸摸到胎兒身體的一些部位,例如頭部、肩膀、背部等,媽咪可以適度輕拍胎兒局部凸出的部位,就像在做比較輕微、緩和的嬰兒按摩一樣,不過要注意:「不是去按摩整個肚子,而是隻有局部」。此外,假如正在安胎中,或是有任何早產徵兆、身體不適的情形,都不能這樣做,以免反而導致子宮收縮。潘恆新醫師則表示,他並不贊成撫摸胎教,因爲撫摸不當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適當與否的標準較難拿捏,尤其高危險羣的孕婦更不建議施行撫摸胎教。

(5) 閱讀胎教閱讀胎教其實也屬於聽覺刺激的範圍,因爲胎兒看不見,書籍的閱讀有賴於爸媽念給他聽。蔡幸君醫師提醒,其實閱讀胎教很適合準爸爸一起加入。胎兒不在準爸爸的肚子裡,不妨藉由閱讀胎教讓準爸爸提前參與,即早做好當爸爸的適應與準備。爸媽和胎兒多說話,可能有助於增加胎內記憶與感受。如果原本就有睡前閱讀的習慣,建議可以念一小段文章給胎兒聽,長度不用太長,只要輕聲念出來即可。基本上內容不限制,不過如果可以選擇內容簡單、有押韻的歌謠或小品文章則更加理想。

(6)藝術胎教媽咪去欣賞一些藝術展覽等活動,不僅算是一種休閒活動,看美麗的事物心情也會比較好。觀賞展覽時,不妨將媽咪的所見所聞,也多跟胎兒分享。

(7)光照胎教蔡幸君醫師說明,胎兒大約在16周時,開始對光線有感覺;懷孕6、7個月時,胎兒的大腦可以處理一些簡單的視覺訊息,雖然這個時候的胎兒還是看不見。懷孕滿16周以後,媽咪可以適度給予肚子一些光照刺激,例如:只要身體狀況允許,建議藉由白天外出走走來獲得適度日曬,亦有助於讓胎兒逐漸感受到日夜的不同。外出場所的選擇建議以能夠接觸大自然的環境爲佳,別常待在人潮很多的密閉空間裡,也儘量避開正午陽光最強的時段。除了出門走走以外,也有一種做法爲在家用手電筒照肚子。但是注意時間不能太長,每次大約照5分鐘,記得將手電筒調成弱光,並避免過熱。此種胎教方式並無科學證據支持有效,建議參考即可,無須執着。

胎教輕鬆做,別過於刻意有一個重要觀念必須提醒媽咪:胎教不用太刻意做,別把「胎教搞得像上課般,彷彿按表操課」,這樣容易有壓力、墨守既定形式又緊張兮兮。只要掌握好大原則與方向,其實做胎教一點也不困難!飲食上,要儘量避免重口味的飲食與吃太多加工食品,食物的種類也要經常更換,替胎兒塑造一個更好的體內環境。

忘了做胎教,會不會前功盡棄?不會前功盡棄,不用緊張。其實只要將胎教納入生活的一部分,結合原有的生活習慣,自然而然就會做好胎教(例如:原本就有聽音樂的習慣,可以跟胎兒說,我們在聽的音樂是什麼音樂。就算忘了說也沒關係,保持心情輕鬆即可)。當胎教成爲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即使工作忙碌的媽咪也不會沒有時間做胎教。做胎教不要過於執着,比方音樂胎教還是要配合媽咪本身的習慣來選擇聽音樂的時間。如果睡覺時聽音樂會使媽咪難以入眠或睡眠品質下降,則不要在睡覺時放音樂。其實「先照顧好媽咪本身,就是最好的胎教」。媽咪精神佳、心情好,寶寶也會感受得到喜悅的情緒。

推擠子宮可以改變子宮空間,刺激胎兒?做胎教的目的爲「提供稍微的刺激」,而非「過度刺激」,這一點很重要。不建議用推擠子宮的方式只爲了得到胎動,頂多輕撫子宮即可,但若有早期宮縮或腹部不適症狀,則絕對禁止。

做胎教的好處有哪些?做胎教有助於使胎兒更早獲得各方面的刺激。其實可以把新生兒視爲胎兒的「稍微放大版」,我們跟新生兒互動時,他也常有所迴應,比方動動手,所以胎教更可視爲提前與寶寶互動與生活教育,有助於刺激感官與神經系統的發展;另外亦有助於促進親子關係,如果準爸爸一起加入做胎教,可強化準爸爸在親子關係間所扮演的角色,使準爸爸更有參與感;亦能促進夫妻關係的和諧,讓媽咪感受到獲得另一半的支持。每個孕婦都可以做胎教,不限時間與空間,只要注意音樂胎教的音樂別放太大聲;光照胎教的光照別太熱,時間與頻率不要太多即可。

出發吧!多去大自然走走如果健康狀況與體能可以負荷,建議有空時去大自然走走。不過孕期不建議太過疲憊,旅行建議以「輕旅行」爲佳,並要小心行走與注意水分的補充。大自然也有各種動物的聲音,例如:蟬鳴鳥叫,不僅能夠紓壓,也能以自然界的聲音做胎教。

醫師們分享親身胎教經驗!蔡幸君醫師指出,她自己之前懷孕時,常常跟胎兒說話,做任何事情前都會小聲跟胎兒說一下。「其實寶寶就像是孕媽咪的『伴』,無時無刻都陪伴着妳。」胎兒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媽咪可以當作是胎兒的眼睛,把外界發生的事情告訴他。比方說:「爸爸幫你買了一個小牀喔!」(表達看見的事情)或是:「等一下媽咪就要去替其他媽咪開刀了,可能要站比較久,我們一起加油吧!」(告知等一下要做的事情)或是:「我們全家人都很期待你的到來喔!爺爺、奶奶都很開心,哥哥還說他有一臺小車車要送給你。」(讓胎教不只侷限於媽咪&胎兒之間,也讓胎兒知道,全家人都很期待他的誕生,就像聊天一樣跟他說,比方其他家人爲胎兒做了哪些事情。)潘恆新醫師指出,他自己有兩個小孩,老大是兒子、老二是女兒。老婆在懷老大時有做胎教,以聽古典樂居多;懷老二時則沒有特別去做胎教。現在孩子長大了,老大的個性比較沉穩,老二則比較有個性與脾氣。以他自己的感受而言,做胎教似乎真的有用,雖然沒有絕對的科學證據、後天的帶養方式也很重要,不過做胎教不用花什麼錢、也不會花很多時間,何樂而不爲呢?

胎兒聽力發展與胎教音樂的選擇潘恆新醫師補充說明,胎兒20幾周開始聽得到外界聲音。其實佛經《父母恩重難報經》中即有云:「懷胎6月,胎兒耳聰目明,對光有感受」。德國的研究報告則指出,胎教音樂經常選擇帕海貝爾的《卡農》、莫札特的《小夜曲》,是因爲這些曲目的頻率近似於胎兒的心跳數,胎兒平均每分鐘心跳120至160下。音樂與心跳同步,讓胎兒會感到「好像有人在陪伴我」。這就好比寶寶出生後,一貼近媽咪的胸口聽到心跳聲,往往就會停止哭泣。無論是心跳聲或是節奏比較同步的音樂,皆有助於讓胎兒獲得安定感。不要聽太吵雜、重節奏的胎教音樂,如果媽咪很喜歡聽,建議戴耳機聽即可,不用給胎兒聽;適合胎兒聽的音樂則可以放出來一起聽,或是用耳機一耳放在自己的耳朵裡、一耳放肚皮上,一起分享。

儘量保持心情平穩,起伏變化別太大「沒有人能夠永遠很開心。」潘恆新醫師解釋,保持心情愉快當然是做胎教首要的目標,不過要無時無刻都興高采烈的確有難度,不如儘量保持心情平靜與平穩,不因外界事物變化而有太大的情緒起伏。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情,要儘量想「這些事情(或人)是來鍛鍊我的」,別一直處於負面的情緒中。很多事情儘量不要與別人比較,會活得比較自在。此外,也要記得「助人爲快樂之本」,行有餘力的時候,適時伸出援手幫助他人(或動物),亦可使自己的心情輕鬆愉悅。

國外團體胎教方式,可供國內孕婦參考潘恆新醫師表示,國外有一些人組成團體來做胎教,不過臺灣目前很少聽說引進這種方式。其實團體胎教簡單來說,就是大家一起閱讀、一起分享,並有老師帶領。如果有空的話,媽咪不妨與三五好友組成讀書會,一起心平氣和地誦讀詩詞、故事或宗教典籍。有煩惱時,多與其他好友聊聊,聽聽過來人怎麼說,也建議與想法比較正面的人多相處。其實最大的敵人,往往來自於「自己的心」。

家人多包容孕婦的情緒有時候婆媳問題與家庭紛爭等也可能會影響到胎教,建議準爸爸儘量居中調解。生活中其他家人也記得要多給予媽咪一些讚美與鼓勵,讓她建立信心、心情快樂,這樣或許可以幫助媽咪做好情緒胎教。當媽咪受到刺激時,子宮收縮、供血量降低,胎兒也會感受得到。潘恆新醫師補充提醒,如果媽咪和準爸爸產生摩擦,建議準爸爸要儘量多忍耐,畢竟「一家之主,有容乃大」,也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睜一隻眼」是要看她的好,「閉一隻眼」是不要看她的不好。)換一個角度想,「她幫你生了一個寶寶、忍受這麼多痛苦」,無論是爲了家庭和諧或是爲了胎教,都要儘可能地提供協助。

靜坐、冥想等,都可做胎教潘恆新醫師補充,胎教很大的重點是要維持心情穩定、輕鬆愉悅。媽咪做胎教時,也可以考慮靜坐或冥想等方式、躺着亦可,可以想想出生後寶寶會有多麼可愛、自己終於邁入下一個階段的人生,都是相當令人開心的事情。也可以藉由看超音波照片的影像,來加深對胎兒的想像,母胎連心會讓媽咪更有歸屬感。這些都屬於廣義的胎教範圍,想做胎教的話,不妨試試看。

蔡幸君學歷: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現任:奇美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潘恆新學歷:美國聖喬治大學醫管碩士經歷:週期產醫學會幹事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5年08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