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首個“非遺版”春節 八成受訪者更重視過年習俗
隨着“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人們將迎來具有特別意義的首個“非遺版”乙巳春節。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進行的一項有1337名受訪者參與的調查顯示,83.0%的受訪者表示春節申遺成功後,自己會更重視過年的傳統習俗,74.0%的受訪者認爲春節申遺成功激發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回家團聚”是中國人最大的浪漫
1月20日,來自山西的95後唐思影坐上了從北京開往家鄉的列車,平時因爲工作繁忙,她與父母總是聚少離多,這次春節,她特地採買了豐富的外地特產帶回家。“我覺得不少人不太擅長表達對家人的思念,但在春節,大家會爲了團圓不遠萬里回家,哪怕坐十幾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車,我覺得這是中國人最大的浪漫。”
在唐思影的記憶裡,春節的傳統習俗一直沒斷。“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年前的這段日子,是唐思影最期盼的時光,她的父親總會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置辦好年貨,貼窗花、春聯,把家裡佈置得喜氣洋洋,督促全家人好好洗個澡,清清爽爽地迎新年。唐思影表示,雖然現在是小家庭在一起過年,但傳統年俗一樣沒落,除夕夜她和爸媽在廚房裡洗洗涮涮、準備年夜飯,小小的空間裡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隨着春節申遺成功,來自浙江紹興的90後旅遊博主李萊拉感覺大家對傳統年俗越來越重視,不少人會關注一些與非遺相關的特色年俗活動,身邊的博主也在宣傳非遺主題的文化旅遊路線,如四川的川劇、安徽的瞻淇魚燈、紹興的社戲等。“尤其馬上就到春節,人們更想看一些賀新春的特色非遺活動,作爲一名紹興人,有不少朋友向我諮詢紹興當地的特色非遺活動。”
在李萊拉小時候,每到過年,全家人無論多忙都會聚在一起包餃子、做飯、看春晚、放煙花。李萊拉認爲,雖然現在生活節奏加快,但吃年夜飯的習俗應該被保留並重視,做年夜飯不僅加深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繫,也讓年味兒更加濃厚。此外像守歲、拜年、舞龍舞獅、逛廟會等傳統年俗也應該得到更多重視。
熱鬧的遊神活動,氣勢非凡的英歌舞……在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傳統年味兒正在升騰。00後陳淳兒已經開始期待今年春節期間的英歌舞表演了,作爲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從小的耳濡目染讓陳淳兒對英歌舞情有獨鍾,在她看來,英歌舞是一項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展現蓬勃向上精氣神的非遺技藝,兼具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調查顯示,春節申遺成功後,83.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會更加重視過年的傳統習俗。交叉分析顯示,90後受訪者的這一比例最高,爲86.0%。在不同所在地的受訪者中,三四線城市受訪者這一比例最高,爲85.7%。具體來說,家庭團聚(68.6%)、貼春聯、窗花與掛燈籠(65.6%)、吃年夜飯(65.0%)是受訪者認爲最應重視的3項傳統年俗。其他還有:備年貨(60.7%)、撣塵掃房(48.8%)、拜年與發紅包(46.7%)、舞獅、英歌舞等傳統文化表演(45.4%)、守歲(44.8%)、祈福納祥(43.2%)、祭祖(39.6%)、製作與品嚐傳統美食(38.9%)等。
春節申遺成功讓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更感興趣了
唐思影覺得,春節申遺成功帶動了“非遺熱”,更彰顯了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她表示,現在身邊的朋友對傳統文化越來越感興趣了,繡香囊、做漆扇、穿漢服、練八段錦……許多年輕人已經把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融入了日常生活中。
陳淳兒瞭解到,隨着春節申遺成功,英歌舞也將在其他國家表演,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我覺得這是文化交流非常好的開端。”陳淳兒相信,隨着春節申遺成功,未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會被更多人發現,會有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李萊拉覺得,春節作爲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春節申遺成功增強了中國人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讓人們更加珍視和熱愛春節這一傳統節日及其所承載的文化價值。
春節申遺成功後,對年輕一代有何積極影響?數據顯示,74.0%的受訪者認爲可以激發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71.9%的受訪者表示可以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69.3%的受訪者覺得可以增強文化認同感。另外,還有50.4%的受訪者認爲可以促進家庭團聚,增進親情。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唐思影的家鄉都會舉辦盛大的社火表演,但由於假期的限制,她很少能和家人一起觀賞表演。“春節申遺後,希望大家能更重視春節的意義,也希望能再適當延長春節假期,讓大家跟家人相聚得更久一些,更深度地參與非遺活動,把非遺的魅力推廣出去。”
受訪者中,00後佔14.5%,90後佔49.7%,80後佔29.2%,70後佔5.5%,60後佔1.1%。一線城市受訪者佔32.0%,二線城市的佔38.7%,三四線城市的佔21.4%,縣城或城鎮的佔4.9%,農村的佔3.0%。
(除陳淳兒外,其餘受訪者均爲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