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以自己的方式重塑世界貿易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道 “中國正加快努力,構建一種不受美國影響、以發展中國家爲中心的貿易架構。”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26日在《中國計劃以自己的方式重塑世界貿易》的文章中如是說。文章表示,在這方面,北京的主要戰略是利用“一帶一路”倡議所培育的與全球南方的關係。於2013年啓動的這一投資項目得到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14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參與。文章內容編譯如下:

貿易專家表示,正在建設的貿易架構圍繞着一個以中國爲中心、由雙邊和區域內“自由貿易協定”構成的網絡,這些協定允許以低關稅進行貿易,同時也促進了直接投資流動。

積極推動自由貿易

簽署雙邊和地區自貿協定是中國的首要任務之一。中國正打造更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並將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貿易官員表示:“中國在自由貿易方面發揮着主導作用,而美國和歐盟正越來越轉向保護主義。”

據英國媒體統計,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截至去年10月底的12個月裡,中國對其自貿協定網絡內國家和地區的商品出口約佔其全球出口的38%。

2008年底,中國與新加坡簽署了自貿協定;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也全面啓動。但直到美國將中國排除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談判之外,北京才真正加速推進其自貿協定計劃。

迄今爲止,中國最大的成功是促成由15個國家組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這一規模巨大的區域自貿協定於2022年生效。其成員的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但北京沒有止步於RCEP。據計算,中國正在進行十項自貿協定的磋商(不包括對已生效協定的升級版談判),這些將佔中國對外出口的4.3%左右。與此同時,另有8項自貿協定的可行性研究也在進行中,如果最終達成,將再佔中國對全球出口的約2.6%。

貿易重心開始轉向

中國問題專家表示,從長期來看,中國政府的重點是:利用與“一帶一路”倡議所涵蓋的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關係,並在可能的情況下與這些國家簽署自貿協定,由此進一步把貿易轉向發展中國家。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教授高樹超(音)說,這一趨勢正在進行中。在截至2023年10月的一年中,中國對東盟十個成員國(均包括在“一帶一路”倡議內)的出口額超過對美出口額。更廣泛地說,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超過了與美國、歐盟和日本的貿易額總和。

晉達資產管理公司的新興市場專家邁克爾·鮑爾認爲,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商業往來證明,世界的軸心正在發生傾斜。他說:“隨着西方試圖與中國脫鉤,世界其他地區正重新調整自己的方向——朝向中國。”

這一變化趨勢的表現之一是,投資流向正按照中國自貿協定的地形圖出現激增。鮑爾說,中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從2019年疫情前的90億美元攀升至2022年的154億美元,將幫助改變該地區的經濟命運。

馬來西亞的檳城成爲半導體制造中心,印度尼西亞的加裡曼丹成爲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電池製造中心,這些高科技製造業熱點只是東盟國家攀登技術階梯的兩個例子。

有助平衡地緣政治

在很大程度上,中國拓展自貿協定是出於地緣政治的需要。一個優先事項是擬議中的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即海合會)的自貿協定。海合會是由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組成的聯盟。這一自貿協定已經歷十輪談判,中國官員2022年表示,談判已處於“非常後期和關鍵的階段”。

海合會代表着中國至關重要的戰略利益。在截至去年10月的12個月裡,中國對該地區出口額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約40%的石油進口依賴於該地區的化石燃料出口國。除此之外,一些中國科技企業(包括受美國製裁的電信巨頭華爲)也在幫助幾個海合會國家建造基礎設施。

中國官員表示,中國關注的另一個重要地區是非洲大陸。2018年,44個(現爲54個)非洲國家簽署了《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這爲中國帶來了巨大機遇。

儘管北京尚未表示有意加入該協定,但中國作爲非洲大陸最大的國家貿易伙伴,推動了中國與該組織的緊密結盟。據中國官員說,中國爲《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秘書處提供資金支持,而且中國商務部還在2021年簽署協議,與該秘書處成立專家組,就數字貿易、通關手續、知識產權等領域進行合作。

中國不希望看到以世貿組織爲代表的全球化的消亡。相反,20多年來,中國一直是貿易自由化的明顯受益者。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貿易總額增長逾十倍,遠遠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編譯/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