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消失60年被發現!《臺灣關地界碑》出土見證歷史
距上次「臺灣關地界碑」出土相隔20年後,2018年初第4、5座界碑相隔3天陸續重見天日!界碑的發現代表了臺灣關四方界碑完整的呈現,今(106)年適逢打狗港開港155年,「臺灣關地界碑」的出土可見證清末天津、北京條約簽訂後海關的歷史,爲清代臺灣海關的重要史證,更爲高雄的發展史補上了空缺的一塊。今年適逢高史博開館20週年,高史博長期致力於高市文化資產之保存與維護,館內典藏古物共計有21組(件)。
▲▼「臺灣關地界碑」出土相隔20年後,2018年初第4、5座界碑相隔3天陸續重見天日!今年適逢高史博開館20週年,高史博長期致力於高市文化資產之保存與維護,11日起在館內典藏古物共計有21組。(圖/記者宋德威攝,下同)
本次精選10組與高雄城市發展息息相關之古物進行展出,其中包含4組(件)重要古物:清代新港社番婦王覽莫等立典契(新港文書)、清代鳳山新城「郡南第一關」石刻門額、打狗汛地碑、臺灣關地界碑;及6組(件)一般古物:清代鳳山縣長治裡大湖街林昆德立賣杜絕盡契、清代鳳山縣維新裡蘇公助立杜絕賣盡契、清代鳳山縣大竹裡埤頭街鄭炎立杜絕賣契、清代鳳山縣舊城西門(奠海門)門額、臺灣關地界碑兩件。
據悉,2018年1月間,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史蹟探勘小組9位成員鍥而不捨的踏查,經常在柴山踏堪查察,1月20日傍晚在山區一處廢棄哨所附近草叢中發現這塊與地貌不融合的石塊,深挖清理後,第4塊「臺灣關地界」字樣赫然現在眼前,大夥驚呼挖到寶了。
舊城文化協會探勘小組表示,20日原計劃在高雄市壽山史溫侯登山古道尋找日軍防空碉堡羣。史溫侯登山古道多年來受強烈颱風摧殘,倒樹電線杆橫阻於途,處處坍方,多年來少有人行;探勘小組一路清除樹藤,在步道中心點長150公尺,寬50公尺密林範圍內,前後共找到十組日軍防空碉堡。
一行人前進到十八王公廟北方約200公尺處,在一個二層樓高碉堡的樓梯底下,由探勘小組發現一塊花崗石條。石條上面滿布泥土與樹根,經清理後,圓形碑頂顯現,緊接着出現「臺灣關」三個字;此時,曾經任職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的郭吉清,憑着處理過第三號「臺灣關地界碑」展出的經驗,判斷這是第四號界碑。郭吉清當場高呼「找到寶了!找到寶了!」,並表示,這是國寶級文物。探勘小組擊掌歡呼,雀躍不已。
而古物類文化資產,是歷史發展的實際證物。本次展出之古物,多屬於古物中的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一類,期待透過本次展出的古物,能夠看到真實的歷史痕跡及立體化的歷史樣貌。該展覽獲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大力支持,高史博在展覽前修復及清潔了這些古物,讓這些古物能夠以原貌展現。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配合「見城」與「興濱」兩大計劃於11日起展出「打狗古事-土地、城市與港灣的輪廓」特展,將高史博典藏古物以城市歷史串連,系統性的展出在觀衆面前。
▲「臺灣關地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