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英語、專業全盤皆輸 教育部雙語政策恐淪「三振出局」

但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今召開記者會,反對將英語作爲教學工具的雙語政策。記者許維寧/攝影

蔡政府喊出2030雙語政策,盼2030年讓英語作爲臺灣社會主要語言,並從國教到高教端透過課程修讀、師資招募等積極配合國家政策。但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呼籲臺灣不若香港、新加坡等具歷史背景,沒有條件將英語作爲官方語言和全面的學習工具,強勢獨尊英語只會造成平庸的語言、人人通但人人鬆;甚至淪爲三振出局的窘境。

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今舉行《雙語國家狂想》新書發表記者會。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廖鹹浩表示,蔡政府推動雙語政策似乎沒有經過專業諮詢,僅參照利益團體英國文化協會的報告,但該政策實則連英文系教授都反彈。

雙語政策於大專校院推動雙語標竿學院,並設立學士到博士班英文撰擬研究報告及授課目標;高中以下國民教育則期於2030年逾90%學校落實全英語授課。廖鹹浩說,政府可設想,若美國人使用孟加拉語來學習物理,成效到底如何?若非英語科系或母語出身者,卻使用英文來授課,屆時學生學科讀不好英語也不會進步,更可能影響中文能力。

廖鹹浩說,中文母語仍須花時間學習才能運用思考,「語言的漁網要縝密才能捕捉知識,漁網縫隙大,只會捕捉到粗陋的知識」。沒有知識便沒有創造力,更不會有競爭力。政府不能把英文當成教學工具,一定要改弦易轍。

臺師大英語系退休教授週中天則表示,臺灣人陷入獨尊英文的迷思,在於綜觀世界上有衆多國家將英文作爲官方語言,但其前身都是英國殖民地;但臺灣並非英國殖民地,沒有條件推動英語作爲官方語言,英語也不是臺灣社會環境的自然語言,勉強延伸只是緣木求魚,如今獨尊英語卻成爲藍綠白政黨的共識。

週中天說,過去只擔心雙語政策導致兩敗俱傷,但如今更擔心本國語言、學科、英語都無法學好形同「三振出局」。母語纔是靈魂,外語都是延伸和利用,「一定要先顧好自己的靈魂」。

東海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何萬順則說,雙語政策恐只會打造平庸的英語,「人人通,但也人人鬆」。每個人也許都會說一點英文,但不到能專業研讀;且讓英語獨大,更可能壓縮到其他語言甚至本土語言的生存價值。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陳張培倫則表示,過去原住民族語受到打壓,近年臺灣想複製紐西蘭毛利人復興語言,希望從幼兒園等基礎教育階段向上延伸,但雙語政策的出現要求學校上下均須配合,對部落來說又再度引起了相對剝奪感,也讓原住民族再度懷疑國家的誠意在哪,政府應給予本土語言明確定位,並配置適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