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產業轉移良好環境

推動產業梯度有序轉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近年來,各地從優化政務服務、增強法治保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軟環境”到交通路網、用電用能、產業配套等“硬支撐”,做了不少工作。

培育新動能新優勢

產業轉移不是簡單搬家,而是立足資源稟賦,發揮傳統產業優勢向新延伸,不斷提升產業“含新量”和“含綠量”。

雲南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把承接產業轉移作爲工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發展的主抓手,聚焦高原特色農業、先進製造、綠色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現代物流等重點領域,着力招引東中部產業鏈龍頭企業。

河南通過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培育新興支柱產業。通過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產學研合作、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等方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通過引進富士康,帶動形成智能終端製造產業集羣;引進上汽乘用車,助推河南汽車產業邁上新臺階……在量實現增長的基礎上,突出質的提升,河南產業轉移穩步推進。

地處資源不甚豐富的西北地區,寧夏如何巧借科技“東風”?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經過調研提出深化“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圍繞產業振興戰略及重大需求,立足寧夏所需、東部所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引領“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做大做強。

在工業領域,寧夏緊盯東部產業轉移,爭取國家項目支持,樹立合作新標杆。在農業領域,重點圍繞良種選育、精深加工、新產品開發等強鏈補鏈延鏈。在服務業領域,重點開展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

打好資源這張牌,還需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近年來,四川依託製造業的獨特優勢,積極服務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高質量對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新佈局。

比如,內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佈局建設未來顯示、新型儲能等新興產業。內江市經濟合作局副局長鍾勇介紹,2021年以來,內江先後引進20個具有新質生產力屬性的項目,協議投資總額超300億元,主要涉及生物技術、空天經濟、先進算力等領域。

射洪大力發展鋰電池產業。2023年,射洪鋰電產值突破600億元,已引進鋰電產業鏈上市公司及行業龍頭企業10家,擁有鋰電相關企業39家、產業項目50個。

切實將資源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要充分發揮政府引領作用。蘭州新區經濟合作局副局長邊建霞表示,政府通過設備改造升級、數字化、智能化支撐等方面的政策宣導,幫助企業搶抓政策機遇,更好拓展市場。

優化佈局深化合作

高水平建設全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是寧夏借力、借智、借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與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寧夏有協同發展的開發區集羣,有鏈條完備的產業集羣。全區24個開發區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產業配套、集羣帶動的發展格局,一大批國內外頭部企業落地寧夏,在現代煤化工、新型材料、精細化工等方面形成了比較優勢。同時,寧夏還有高能級開放合作平臺,獲批建設內陸開放等3個國家級“試驗區”,中阿博覽會、世界葡萄酒大會、“西部數谷”算力產業大會等國內國際有影響力的大會,爲寧夏高水平對外開放注入了強大動能。

四川各市州依據自身定位,謀求產業佈局科學合理,延鏈補鏈增強發展聚合力,政府部門則強化問題導向,增強服務意識,讓產業轉移“接得穩”更“留得住”。

近3年來,遂寧新簽約投資1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38個、投資總額3031億元,竣工投產186個,帶動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長26.4%。當地建強園區“搭平臺”,新建標準廠房150萬平方米,10個工業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日處理能力提升26%,全市化工園區總規劃面積拓展24.7%,累計兌現工業發展激勵資金5.31億元。

提升產業轉移承接能力,不僅需要優化產業佈局,還要深化對外開放合作。

河南近年來始終將產業轉移當成對外開放合作的一張名片。先後舉辦了兩屆豫滬產業合作對接活動、兩屆豫粵產業合作對接活動、兩屆兩岸智能裝備製造鄭州論壇等系列重大產業合作活動,大大促進了河南與發達地區在產業發展上的互動互補和交流合作。在此過程中,各地還積極謀劃和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和影響力的新平臺,成爲河南開展產業合作的“金字招牌”。

同時,河南鼓勵企業跨地區、跨行業兼併重組,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提升產業整體實力;同時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拓展國際市場等方式,提升河南產業國際化水平。

全面提升服務效能

承接產業轉移,不是一“接”了之,重點要看能否把產業“接得穩、留得住、發展得好”。

蘭州新區堅持先“築巢”再“引鳳”,將打造完備的基礎配套體系作爲承接產業轉移的“先手棋”,通過各種途徑爭取項目、籌集資金,着力加強交通設施、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爲承接產業轉移創造良好的基礎環境。同時,持續優化行政審批,着力爲企業紓困解難。全面實施普惠制、持續性、全方位的產業發展扶持獎勵政策,全面推行涉稅獎勵“不來即享”服務模式,累計撥付企業產業發展扶持及獎勵資金50多億元。

百林科蘭州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總監賈新明表示,公司選擇落戶蘭州新區,就是看中了當地政府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扶持政策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拎包入駐”的便捷模式。

除了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外,各地還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爲持續增強經營主體活力與動能的主要舉措。

雲南通過打造“雲南效率”“雲南服務”“雲南誠信”營商環境新品牌,確保優質項目接得穩、留得住。

貴州開展“貴人服務”行動,通過設立惠企專窗、做好項目代辦服務、定期梳理公佈惠企政策清單、提升企業開辦“一網通辦”服務效能等方式,力促企業投資更加便利、融資更加快捷,使得政務服務更加高效、法治保障更加健全。貴州省投資促進局黨組書記代兵介紹,貴州已實現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限不超過70個工作日,社會投資項目不超過40個工作日,推出“貴州貸款碼”官方融資品牌,企業融資需求平均響應時間從10天至15天縮短爲3天。

寧夏出臺《寧夏回族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企業發展。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的政務服務體系,全區95.3%的事項實現網上辦理,91.3%的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企業開辦時間最短壓縮到3小時以內。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保持全國第一方陣,居西北地區第一位。

良好的營商環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促進經濟發展。

“不少將產業轉移落地內江的企業都接二連三地追加投資,體現出企業對內江營商環境的認可。”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技術進步科科長樑洪源說。

(經濟日報記者 楊開新 趙 梅 夏先清 楊子佩 王新偉 劉 暢 曹 鬆)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