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中研院南院區檔案首展 揭開臺灣鳳梨甘蔗香蕉會社老記憶

中研院南院區檔案首展,展出臺灣在日本帝國殖民時期推廣種植的鳳梨、甘蔗、香蕉等經濟作物,與相關的人文歷史。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臺南歸仁南部院區今年設「人文社會研究基地」及「數位人文圖書檔案室」,該院臺灣史研究所今天在南院區辦「南方•島嶼•人文」檔案特展開幕式,首次展出傳統商號書信、日本殖民時期旅券紀錄、私人手稿、照片、舊藏報紙書刊等「精選珍貴史料」。

院方表示,這是「以跨越四百年的歷史視野,展示與島嶼相關的人羣流動、南方物產及藝文活動的歷史篇章」。展出至12月6日,邀請民衆以多重感官體驗昔日南方島嶼的人文風貌。有民衆參觀後表示,突然想起小時候臺灣流傳的那一句:「第一憨、種乎會社磅」。(農民種的甘蔗鳳梨香蕉多隻能給獨佔的日本會社收購、經常被偷斤減兩)

臺史所長鍾淑敏表示,臺史所率先籌辦南部院區第一次檔案展覽,希望讓社會大衆認識檔案館珍藏的史料和臺灣史研究的關懷。特展與臺灣文學館及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兩館提供的重要文化典藏及珍貴數位展件,使檔案展的故事脈絡更加完整,內容觀點更爲豐富。

展覽以「南方•島嶼•人文」爲主題,聚焦南方頻繁熱帶性的多重意涵,彙集了臺史所30多年來蒐集的珍貴典藏,涵蓋官方檔案及私人與家族文書:包含長崎泰益號文書、楊筆嘉文書、中研院院士曹永和文書、長谷川清文書、高慈美文書、呂赫若文書,以及顏水龍、劉啓祥、陳植棋、郭雪湖、陳澄波等畫家的畫作與文書。展品中還包括海內外獨家典藏的「臺灣新民報」與「臺灣新聞」及日本殖民時期旅券(護照)紀錄等。希望「藉多樣性檔案形式,呈現臺灣豐富的人文歷史脈絡及產業經濟與文化特色」。

策展人臺史所檔案館館長王麗蕉指出,展場設計分爲三個展區:「福爾摩沙縱橫行」追溯荷蘭人來臺南城至今人羣交流,透過海浪聲帶領觀衆展開島嶼旅程。「島嶼臺灣特有種」探索臺灣獨特物產及代表性水果,結合聞香體驗,讓觀展者感受臺灣南國風情的獨特氣息。「文藝南國真善美」則展現「南國意象及日治時期」的臺灣青年音樂巡演活動,讓觀展者在復古咖啡廳的氛圍體驗藝術與文學跨界共創的盛況。

開幕式爲感謝對檔案捐贈與收藏的支持,特別邀請文書提供者到場,包括劉耿一、劉潤朱、劉俊禎(臺南出身藝術家劉啓祥後代)、呂芳雄(作家呂赫若次子)及日本遠道而來的陳東華(長崎泰益號第四代)、西村治美(長谷川清總督孫女)。

中研院南院區檔案首展,展出臺灣在日本帝國殖民時期推廣種植的鳳梨、甘蔗、香蕉等經濟作物,與相關的人文歷史。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檔案首展,展出臺灣在日本帝國殖民時期推廣種植的鳳梨、甘蔗、香蕉等經濟作物,與相關的人文歷史。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檔案首展,展出臺灣在日本帝國殖民時期推廣種植的鳳梨、甘蔗、香蕉等經濟作物,與相關的人文歷史。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檔案首展,展出臺灣在日本帝國殖民時期推廣種植的鳳梨、甘蔗、香蕉等經濟作物,與相關的人文歷史。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檔案首展,展出臺灣在日本帝國殖民時期推廣種植的鳳梨、甘蔗、香蕉等經濟作物,與相關的人文歷史。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檔案首展,展出臺灣在日本帝國殖民時期推廣種植的鳳梨、甘蔗、香蕉等經濟作物,與相關的人文歷史。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檔案首展,展出臺灣在日本帝國殖民時期推廣種植的鳳梨、甘蔗、香蕉等經濟作物,與相關的人文歷史。記者周宗禎/攝影

中研院南院區檔案首展,展出臺灣在日本帝國殖民時期推廣種植的鳳梨、甘蔗、香蕉等經濟作物,與相關的人文歷史。記者周宗禎/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