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思維,ETF行業「破浪者」的新航線

1997年的開發者大會上,重返蘋果不久的喬布斯舉行了一個開放式問答環節。其中一名程序員因爲不滿蘋果停止開發文檔編輯器OpenDoc,公開質疑「你們討論來討論去,可你們根本不知道你們做了件多蠢的事!」

面對犀利的嘲諷,喬布斯低頭沉思幾秒之後開口回答道,「我們必須從客戶體驗開始,再回到技術上來;你不能從技術開始,然後想辦法把它賣到哪裡去。」

正是懷着以客戶爲思考原點的理念,喬布斯陸續發明了蘋果電腦Apple-I,推出iPod,並最終開發出iPhone和iPad,一次又一次的改變了世界。

此後多年,用戶思維一直都被各行各業奉爲圭臬,但有些時候也有例外。

長久以來,國內的基金行業更喜歡用一種「高大上」的形象出現在投資者面前,難以企及的最高學府、佶屈聱牙的金融詞彙,許多基金產品都會強調「專業」,都在強調「未來」,卻鮮有人關注此時此刻的投資者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產品以及哪些投資策略,直到這兩年ETF異軍突起。

弱市之下,ETF的強勢崛起,就是一種需求導向的市場選擇。

在最近幾年公募基金行業大躍進的背景下,ETF順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特別是2023年以來,A股市場整體表現低迷,在主動權益增長乏力的環境中,更透明、更便捷的ETF逆勢增長,目前總規模已經超過了17000億元,創出歷史新高。

但ETF市場蓬勃發展的另一面是,因爲缺少用戶畫像作爲投資者與基金公司互動的橋樑,不僅投資者對於如何運用好ETF這一配置工具似懂非懂,基金公司對於如何利用ETF產品更好的服務於投資者也是在摸黑探索。

爲了幫助ETF投資者更好的審視自身的投資行爲,並傳達科學的投資理念提升投資者投資體驗,同時也爲研究機構、新聞媒體、資產管理行業和監管者提供有益的參考,「ETF一哥」華夏基金近期聯合東方財富開展了一場浩大的投資者調研活動。

針對用戶廣泛關注的問題,華夏基金通過發佈ETF問卷的形式向投資者徵集答案,最終有效回收問卷6512份。結合用戶投資習慣和這些調查數據,華夏基金髮布了《大數據洞悉:2023 ETF投資者行爲趨勢報告》,爲我們勾勒出一幅清晰的ETF投資者畫像,填補了市場空白,同時也向我們展示出ETF投資的進階之道。

多元資產配置進行時

一條好的ETF產品線,首先要SKU齊全,提供多元化的投資工具,以便於能夠在不同的市場中提供豐富的策略選擇。

這是搭建ETF產品線的內在要求。畢竟在強大的處理能力需求之下,只有產品越多規模越大,才越能攤薄基礎設施成本,以便爲投資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ETF產品。

同時這也是如今市場環境下的必備能力。

隨着投資者理念的進化,對市場的理解愈發深厚,同時投資視野也更加開闊,對ETF的配置需求更加多元化,由此催生出了一系列更具體更細分的ETF產品。

根據華夏基金的統計結果,股票型ETF毋庸置疑是投資者的主要交易品種,不過從更細分的股票ETF類型來看,寬基類ETF已經不再是投資者首選,而是逐漸讓位於行業/主題類ETF。

歸根結底,由於指數編制方式的問題和投資者交易模式的趨同,A股行情往往結構化演繹,大部分時間裡寬基指數都很難反應真實的行情冷暖。

比如今年上半年,上證指數或者滬深300表現不溫不火,但TMT板塊卻在AI的帶動下走出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大行情,一衆TMT相關的基金領跑市場,其中尤以遊戲ETF(159869)一騎絕塵,年內漲幅一度超過100%。

在這一背景下,行業/主題類ETF可以幫助投資者實現精準佈局,更好的捕捉結構化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ETF投資者的需求甚至走在了基金公司的前面,其中的代表是風格策略類ETF。

作爲股票ETF的一種,風格策略類ETF主要運用紅利、低波動或者成長等因子,捕捉市場機會。雖然能夠爲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策略選擇,但因爲概念相對比較抽象,所以一直徘徊在主流之外。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已上市的風格策略類ETF產品數量不足50支,規模佔比也只有2%左右。

但在本次調研中,卻足足有17.5%的受訪者表現出了對風格策略類ETF的投資傾向,顯然這是一塊亟待開墾的「處女地」。

投資者資產配置理念進化的另一層,是跨境和商品型ETF也開始進入衆多投資者的視野,並且隨着投資者學歷和家庭收入的提升,這些相對冷門產品的接受度也在不斷提高。

其中,跨境ETF在今年大放異彩。

首屈一指的納斯達克100指數,今年頂住了美聯儲持續加息導致的流動性壓力,年內漲幅高達38%,而日經225指數在股神巴菲特加持下突破了30年新高,就連香江對岸的恆生科技指數也一度走出結構性牛市,三者均階段性引發過一輪輿論與投資熱潮。

從ETF產品線佈局來看,能前瞻性的將這三大指數全部覆蓋的基金公司非常稀少,華夏基金無疑是其中之一,並且產品規模在同類中均名列前茅,尤其是恆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和日經ETF(513520)在相關產品中規模最大。

相比之下,商品ETF在國內投資者中的曝光度較低,瞭解的投資者不多。但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商品價格與股、債的相關性較低,能夠有效分散投資組合風險,平滑資產波動。

比如2022年在全球權益資產一片哀鴻遍野之中,豆粕反而受供需關係影響價格節節攀升,豆粕ETF(159985)作爲唯一一支跟蹤大商所豆粕期貨價格指數的場內基金,淨值屢創新高,彼時在投資組合中配置了該產品的投資者即可對衝部分權益資產下跌的影響。

所以,可以預見,未來隨着國內投資者資產配置理念的愈發成熟,ETF產品將迎來百花齊放的新時代。

ETF投資的進階之道

不過,當基金投資者從過去的範式裡走出來,在向ETF進化的道路上,投資方法也要因地制宜。

傳統的基金投資理念往往喜歡強調「buy and hold」,尤其是在主觀權益基金中,「選基金就是選人,好的基金經理應該長期持有」一直都是主流共識,而對於「止損」的概念,大家往往避而不談。

但這種持有策略放在ETF領域卻並不適用,從投資者行爲與盈利概率來看,缺乏合理止損策略的ETF投資者往往更容易虧損,甚至可以說「越能吃苦,就越有吃不完的苦」。

面對所投的ETF不斷下跌時,有些投資者認爲自己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寧願逢低買入、攤低成本,以期未來反彈時更容易回本,但統計結果顯示,缺少止損計劃的投資者更容易在投資中遭受虧損,而且「虧損承受能力越強、虧損概率越高」。

歸根結底,相比於其他基金產品,ETF的工具屬性更強,所以也需要一些更適配的投資策略。其中,在投資前制定好合理的止損策略並嚴格遵守尤爲重要。

話說回來,對於任何權益類資產投資而言,估值都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之一。

相較於個股估值更加專業和複雜,或者主觀權益基金的估值缺失,ETF產品的估值簡單易懂,只需要翻閱一下產品跟蹤指數所處的歷史估值分位數,即可做到心中有數,也就爲投資者提供了更明確的投資指引。調研數據顯示,近7成受訪者會選擇「ETF對應板塊估值相對較低」時買入。

這與我們平常觀察到的現象一致。

以半導體板塊爲例,從2022年初國政半導體芯片指數的PE跌破2019年的低點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借道ETF加入抄底大軍,所以,芯片ETF(159995)的場內流通份額從110億份左右持續攀升,目前已經成爲流通份額和總規模都在270億左右的巨無霸。

從盈虧概率來看,低估買入大法確實具有比較高的性價比,不過卻並不是最優解,投資者非常熱衷的另一種策略——擇時,在ETF投資中展現出了更迷人的特質。

根據華夏基金統計的9種主流ETF買賣方式組合,盈利概率佔優且虧損概率較低的組合有兩種,分別是「捕捉熱點買、高估賣」和「捕捉熱點買、止盈賣」。

投資者用腳投票,擇時策略正在ETF投資者中形成新的共識。像近期的市場熱點,毫無疑問是華爲和小米的新產品熱賣,在沉寂了近三年的消費電子行業中激起一片漣漪,所以從10月初以來,跟蹤於國證消費電子主題指數的消費電子ETF(159732)即獲得了資金快速涌入。

除此以外,白皮書對市場普遍比較關注的一次性買入和定投策略同樣進行了對比。數據顯示,在一次性買入和定投中,定投尤其是使用人數較少的網格定投盈利概率更高。

所謂的網格定投,可以理解爲在市場裡撒出一張「漁網」,「漁網」的每一格大小一致,圍繞一條預先設定的基準價,「網住」基準價上下的震盪行情。

投資者在這張「網」裡固定網格買賣,下跌時按「網格」買入,上漲時按「網格」賣出,可以避免非理性操作。比如恆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從2022年初恆生科技指數的PE跌破歷史20%分位以來,513180的淨值基本就在0.5-0.6之間震盪,可能就比較適合網格定投的策略。

不過需要警惕的是,網格定投遇到單邊下跌或者單邊上漲的市場行情,有效性就會有所降低。

從0到1,再到3700億

在很多人看來,ETF屬於被動跟隨產品,基金公司的實力強弱並不關鍵,但事實恰恰相反,要保持高效、穩定的ETF管理水平並不簡單。

完整的ETF管理團隊包括投研、運作、IT支持和營銷,各個模塊獨立運行同時又要保持產品運作流程上的一致性,這無疑對基金公司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華夏基金無疑是其中佼佼者。

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內ETF行業發展的歷史,也是華夏基金在ETF領域持續深耕的奮鬥史。

從2004年發行國內第一支ETF產品——上證50ETF(510050)以來,華夏基金在ETF領域不斷開拓創新,並苦練「內力」,逐漸形成了研究、投資、人才和科技的四大保障體系,助力ETF產品線的發展。以科技體系爲例,華夏基金早早建設了靈犀、飛翼、萬象等多個智能投研平臺,並逐步引入智能算法,沉澱個股、行業等策略模型。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強大的投研團隊和後臺能力支持之下,僅2021年華夏基金成功發行上市的ETF產品佔當年國內上市ETF總數量的比例即超過10%,產品橫跨寬基、行業主題、跨境等多種ETF類型。

而基於對華夏ETF品牌的認可,投資者將華夏基金旗下的多支ETF產品都買成了同類第一,代表性的如科創50ETF(588000)截止11月3日規模已經達到946.79億元,遠超首批上市的另外三支同類產品。

這些產品像樂高積木一樣搭建在一起,最終拼成了華夏基金的「ETF大廈」。目前華夏基金旗下已上市的ETF數量高達78支,總規模超3700億元,並且有多支產品的規模在同類ETF中位列第一,是國內資管界當之無愧的「ETF一哥」。

而站在3700億的新起點,華夏基金也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想要時刻站在ETF發展浪潮的前沿,僅僅擁有完善的工具、良好的流動性,或者更清晰更透明的產品還遠遠不夠,深入瞭解投資者的行爲以設計出更滿足投資者需求的產品,成爲了推動自身和ETF行業更上一層樓的下一站。

本次牽頭調研並撰寫《大數據洞悉:2023 ETF投資者行爲趨勢報告》,既是華夏基金爲了讓投資者享受更好的ETF產品和服務,並鞏固自己在ETF領域領先地位所做的努力,同時也是爲了完善國內ETF行業投資生態的一種嘗試。

這或許,也是一家行業領先的資管公司該有的戰略眼光。

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 做出投資決策後,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淨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您自行負擔。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 基金銷售機構及相關機構不對基金投資收益做出任何承諾或保證。

作者:張偉棟

編輯:張婕妤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張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