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銀行家/金融業發展Fintech新思維

臺灣銀行家4月號封面。(圖/金融研訓院提供)

撰文黃士

去年年初,金管會啓動「打造數位化金融環境3.0」,也已屆滿1年,如今金融業面對第三方支付入侵、大數據與行動支付成熟等趨勢,不得不擺脫牛步,面臨轉型,展開雙臂擁抱各種數位金融浪潮,「Fintech」金融科技一詞已成爲銀行業顯學,各家金控銀行無不爭相投入資源,打造數位化、行動化的創新服務,各種金融服務機器人推出,開始於實體分行、ATM、消費者手機中進行各種服務。

在美國,矽谷工程師正在搶華爾街金融人員飯碗,Fintech金融科技的本質其實是「百業皆金融」,各行業透過資訊科技的力量,打造創新服務滿足人們的金融需求,取代傳統的銀行服務。然而,臺灣在Fintech這部分的發展,仍受到金融法規的保護,這一波的變革目前還是侷限於金融業,把傳統銀行服務放到手機上完成,進行數位化、行動化的變革,其實還沒有做到真正的Fintech。

金融業相較於其他產業還是站穩先機,但需更瞭解民生,更貼近市場,不能空有金融手段,只被法規特許保護,應把自己放到這波Fintech戰場上思考未來,因爲「百業皆金融」已是世界發展必然的趨勢方向。

共享經濟之後:共享金融

提到這一波的數位變革,不得不提到「共享經濟」觀念,共享經濟的內涵萬物皆可分享,例如UBER、Airbnb等創新服務。

共享經濟的關鍵在於共享平臺爲共享經濟羣體個體建立了相互有效的、值得信任關係,而當共享經濟走到極致後,也許下一步將走向「共享金融」,也就是「錢」、「現金」等也將走向共享,個人有多餘的現金,可自設放款利率,金融共享平臺能進行徵信評分、撮合借貸,如果走向這一天,將大大顛覆傳統的金融資金借貸方式。

共享金融的觀念也可放到供應鏈金融之中,傳統上下游廠商之間的貨款交付時間約定也可視爲一種信貸關係,去年底鴻海宣佈跨足中國大陸金融服務領域,向其電子產品零組件供應商提供貸款和融資服務,並可提供貸款、財務擔保、設備租賃和應收帳款承購(Factoring)等服務,也可說是創新金融的代表。

人機交互服務的金融趨勢

隨着網路頻寬智慧行動裝置普及,Omni channel全通路時代已來臨,企業與用戶互動的管道愈來愈多元(如:電話、網路、App、LINE、Wechat),加上社羣媒體(如FB、PTT、Mobile01、論壇)的發展,來自客戶訊息愈來愈龐大複雜,但使用者對系統操作介面的期待卻是愈單純愈好。(本文作者程曦資訊整合公司執行長

精彩全文,詳見《臺灣銀行家2016年4號》。※ 本文由財團法人臺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