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向香港陪讀的中產父母說:這日子不是人過的…
香港現在缺人,政府搶人才,學校搶學生。
這三四年間,香港中小學生減少了足足6多萬人,不少學校陷入停辦或縮班的窘境,曾經一位難求的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
有議員預測稱,明年起香港中學會逐步進入寒冬期,如果不出臺新政策,10年後中學數量可能會減少近百所,一場「殺校潮」蓄勢待發!
這兩年,我身邊有不少家長朋友通過各項人才計劃申請到香港身份,大家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爲了孩子教育。
也有一些朋友,通過去香港讀書進修帶孩子去香港讀書。
總之,這幾年大家不是奔向香港,就是在奔赴香港的路上。
今天分享幾個爲了孩子去香港的中產媽媽的故事,也許能給大家一些啓示。
01
— Dr小魚 —
十幾年前赴港產子,
每個陪讀媽媽都是小超人!
“ 看到現在給孩子辦個香港身份那麼艱難,我感覺自己好幸運,正好踩中了政策風口。” 一頭利落短髮的C媽笑着說。
C媽是國內名校畢業,做事雷厲風行,妥妥女強人,曾經在某諮詢公司帶團隊風光無限。
2009年赴港產子的政策熱火朝天,因爲丈夫經常在北京和香港兩地來回奔波,對香港醫療瞭解頗多,於是C媽乾脆跟風去香港生下了女兒。
私立醫院生下女兒後,丈夫擔心C媽吃不慣、待不住,疏於照顧,夫妻倆直接回了北京。
直到女兒快要上學時,C媽開始糾結了:是讓孩子直接去香港讀,還是就在北京上,課外再銜接個英語興趣班?
爲了讓女兒享受到更爲國際化的教育環境,C媽最終選擇了前者。
那時的她自信滿滿,心想搞定難纏的甲方、帶二十多人的團隊都不成問題,陪讀絕對小兒科。
有次聚餐,問起她的陪讀真實感受,她欲哭無淚:
“最開始那段時間,陪讀簡直比做職業女強人難多了,從人才市場過渡到菜市場,柴米油鹽、雞毛蒜皮、升學規劃、累苦孤獨全靠一個人含淚忍着,陪讀媽秒變小超人......”
初到香港,看重學區房的C媽把房租在了九龍塘附近,在40多平米的狹窄房子裡,光是讓女兒上幼兒園就已心力交瘁。
要不是爲人母的責任感以及考慮到孩子的教育氛圍,C媽早就回北京過舒坦日子了。
當時每天早起做完早餐,送孩子到校後,C媽在回來的路上打卡繁體字,只是爲了方便教女兒作業。
日常能嘮上幾句的只有幾個線上內地朋友,後來C媽逼自己英語和粵語輪番上陣學。
一個是方便融入當地的圈子,一個是未雨綢繆,因爲國際學校有家長面試環節,英語好是關鍵一環。
孩子快上一年級時,C媽才得知要提前幾個月搜索信息和準備材料,等到毫無經驗的她整理齊全遞交時,很多心儀學校都給了她閉門羹,原來申請早就截止了!
眼見孩子無學可上,C媽放下面子,拿着孩子簡歷四處敲門,但均以失敗收場,那一刻她自責到想抽自己幾巴掌。
後來從剛認識的港媽口中才得知,先找學校過渡,然後再慢慢轉學到目標校,很多人都這樣做,那一刻她才知道自己信息有多閉塞。
正因爲吃了很多虧,吸取血淚教訓的C媽發揮自己溝通和鑽研能力,提前學習規劃路徑,女兒之後的升學再未出現過差錯,課外班、興趣培養都被C媽安排得明明白白。
她自己還考了個雅思7.5分,前公司聯繫她,讓她在香港兼職開拓業務,陪娃和賺錢兩不誤。
前段時間,C媽給我發消息說,自己被香港教育大學錄取了,我很詫異:孩子都有身份了,爲什麼快50歲了還要去讀書?
“ 可能是這麼多年陪讀生活折騰慣了,女兒已經高中,成績班級前幾,未來她想學醫,因爲是港寶,升學時香港三大備選,英國G5做衝刺,我現在閒來無事,工作也不太忙,就當順帶提升下自己,等到女兒上了大學,我還是希望重回職場......”
02
— Dr小魚 —
衝動插班到香港,
“ 逃難公主” 的失控生活
M媽是我們國際羣的VIP成員。
作爲受養人,她跟隨辦了優才的老公來到了香港,在所有羣友看來,其實M媽根本沒必要去香港。
後來我們羣裡聊天時,她也說:
“ 初到香港就是找罪受,在深圳有學區房,家有保姆,外面有閨蜜,孩子成績也非常好,每天葛優躺是我最經典的狀態。
我老公說,在香港時,我就是逃難的公主,擠在60平米的屋裡吃着死貴的外賣,還要監督孩子作業,爲了孩子,原來我也可以這麼強大.....”
剛搬到香港的時候,M媽每天的活動就是三點一線,送娃上學,超市買菜,呆在房間。
這樣度日如年的日子,M媽一待就快一年,前幾個月,她還每隔幾周就跑回深圳看心理醫生。
在那段黑暗的時間,她只有一個堅定信念:等到孩子申請上香港八大就能解脫了!
在正式決定去香港生活前,M媽對香港教育研究了一個遍:學校分類、怎麼叩門、如何面試…,最後順利讓孩子靠着內地好成績插班進了香港Band1中學。
但好景不長,進校後第一次英語考試,孩子成績沒及格,在班級內墊底。
孩子備受打擊,M媽也十分自責:是不是我們連累孩子了?插班這條路咱走錯了嗎?
M媽之前聽說有些海淀學霸來到香港後,對學習形式和難度水土不服,成績直線下滑,選擇躺平的人不在少數,M媽害怕自家娃也走上這條路。
但內疚歸內疚,M媽發現孩子並沒有氣餒,而是主動跟媽媽分析爲什麼會不及格?
“語言是幾乎所有內地孩子到港後的第一大攔路虎,我兒子英語成績一直都還不錯,但內地的好在香港的標準中並不一定好。
內地英語注重理論,語法怎麼用、固定搭配是常考點,但香港看重實操,更像是學母語。除了英語,粵語授課更是大多數。沒怎麼學過粵語的兒子自然聽不懂課。”
找到主要矛盾後,M媽每天監督孩子預習課本,提前掃除不會的英語單詞或是繁體字。
香港學校對內地孩子也十分體貼,知道內地孩子轉來會遇到很多問題,會提前安排一個三語講得都不錯的同桌,遇到任何事情隨時交流。
課外老師還會抽時間給內地孩子開小竈,免費補習英語和粵語,直到孩子能適應課堂的難度。
M媽後來又專門找了個大學生給孩子做家教,每天陪着孩子聽寫、練習語言,一個小時200左右,比內地輔導機構便宜多了。
三管齊下,第二次考試,孩子成績上升到了79分,雖然離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看着孩子轉學到直資學校後,跟本地孩子一起玩耍,M媽相信兒子一定能做到!
兒子粵語有家教、老師和同桌教,M媽也找到了專爲內地爸媽開設的免費粵語學習的組織。
“ 粵語,我也不一定必須要學會,主要是在這裡,大家一起分享資訊,抱團取暖,或許這就是該組織存在的最大的意義。”
03
— Dr小魚 —
35+歲通過高才拿到身份,
開啓創業下一春!
2022年底港府開通高才計劃,2023年6月,T爸給我們報喜說:高才通B類獲批,香港身份到手!
去年9月中旬香港教職工組織教育工作者聯會和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調查了300多名非本地人士,瞭解他們的對子女受教育的需求,結果顯示:
· 75.8%的人才讓子女來港就讀中小學;
· 18.1%的人士會讓子女留在原居地;
· 3.7%的人想讓孩子到海外就讀中小學。
和這75.8%的人才一樣,T爸一家的初衷就是通過規劃身份,讓孩子走上一條上名校較爲輕鬆的路。
T爸不奢望孩子進港前三,沖沖港八大是一家人最大目標。
有些對孩子沒信心的內地家長拿到身份後讓孩子直接讀2+2的副學位,再升港八大,比內地職校和專科更有升學優勢。
如果孩子直申港八大困難,2+2T爸也是能接受的。
剛獲批那段時間,工作還沒安排妥當的T爸,被一個問題困擾着:第一年讓孩子媽媽辭職到香港租房陪讀,還是到香港租房僱個菲傭照顧孩子?亦或是讓孩子先做跨境生?
每天往返雖然有點費娃,但也能省出好多。
香港消費水平全球前列,T爸之前計算過,租房一個月1萬上下浮動,水電費、排污費、交通費和生活費,看起來少,堆在一起,一睜眼2萬沒了。
如果孩子媽媽不離職,僱個菲傭,按照市場價來算,每個月4870元,膳食津貼每月不少於1236元,一個月可能要3萬出頭。
再加上補習班、興趣班,教育花銷真就是無底洞。
頭疼的T爸還是跟孩子商量,先跨境一年試試!
今年7月滿一年後,T爸說孩子非常自律,每天按時早起,車上安排課外閱讀和聽力。
T爸還從孩子那裡得知,今年到港的內地孩子多起來了,學校插班申請也在增加,孩子還結識了一個同爲跨境生的朋友。
最近T爸從某社交平臺看到,如果在香港自僱續簽,可以拿到幾百萬的補貼。
T爸覈實後,才知道原來是港府對高才創業續簽的人設立了「TVP科技券計劃」和「BUD專項基金」。
(BUD專項基金:協助本地企業提升競爭力,發展內地及海外市場,最高補貼額度可達700萬港元)
其中TVP科技券計劃沒有行業限制,也不需要辦公室,只要跟科技相關,公司正常運營,就能申請。
(TVP科技券計劃:香港創新科技署推出的資助計劃,旨在支援本地企業/機構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提高生產力或將業務流程升級轉型。)
T爸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爲自己一直在科技行業打拼,又是工科專業出身。
現在經濟下行期,公司裁員嚴重,T爸想出來單幹,避免走上40+歲的絕境。
如果自己在香港創業了,孩子就不用每天往返,一想到這裡,T爸就充滿了鬥志!
沒拿到身份前,T爸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可以在香港實現自己的創業計劃。
04
— Dr小魚 —
如果有機會帶娃去香港讀書,你會去嗎?
今年8月底,香港教育工作聯合會就直接建議深圳出資向香港「購買學位」。
如此一來,深圳非港籍生能跨境到港讀公立校,緩解香港縮班殺校問題,另外深圳學位供不應求的局面也會有所改善。
最後,想問問大家:
如果香港公立學校真的接收深圳非港籍學生,你會送孩子去香港讀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