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共識再防疫的法國經驗
3月8日,在法國巴黎總統府,法國衛生部長(左)出席會議後離開。(新華社)
法國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範圍有擴大之際,法國衛生部部長並非首先衝上第一線去防疫或上電視公佈確診人數,部長反倒是先提請「法國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就下面兩個問題作出諮詢意見:首先,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治療和救助有關的倫理問題;其次,在病毒大流行過程中,爲保障公共衛生可採取的限制性措施。法國衛生部這套先提請諮詢之處理步驟,對兩岸防疫措施的比例原則頗具啓發性,因爲更能凝聚社會共識,減少限制性措施而激起的民怨。
科技與倫理的緊張關係,在1982年法國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就引起法國各界激烈辯論。於是,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建立了「法國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該委員會的任務是:就生物、醫學、衛生等研究領域所產生的倫理道德問題提出諮詢意見;此外,就與人、羣體和整個社會有關的倫理道德問題提出諮詢意見。其宗旨是從倫理道德角度審視生命科學和健康領域的發展,分析社會所面臨的新挑戰,激發並引導全社會對相關問題展開討論與反思。
法國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構成與運作方式,採用少數服從多數之原則來投票決定,但被採納的意見不具有強制性。至2004年,該委員會成爲中立的諮詢機構,除成員的任命方式以外,該委員會近乎完全獨立、不依附於任何監管機構。
委員會由1名主席和39名成員組成。主席由法國總統任命,其餘39名成員由科學家、醫生、哲學家、法學家和記者組成。具體構成包括:5名由總統直接任命的哲學家;19名經選舉產生的倫理類問題專家;15位科學研究領域專家,倫理關係與哲學思維是委員會運作奉行的原則。
可提請法國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就特定問題提供意見的政要或機構有:法國總統、國會議員、政府成員、高等教育機構和研究型公共事業基金會。該委員會也可自行決定是否就某一議題發表諮詢意見,運作不會淪爲爲特定政策背書的橡皮圖章。
例如,本次肺炎疫情在法國各地逐漸蔓延,法國人並不追求疫情上的可防可控,而是疫情倘若升級,政府如何在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基礎上,保護和尊重個人基本人權?限制性措施的邊界爲何?如何平衡和減少限制性措施對經濟發展造成的消極影響?單就兩岸此次防疫措施的比例原則來看,推動嚴厲的限制性措施之前,有無考量病毒大流行而導致的緊急狀態,是否有合理的理由讓個人自由讓步;又例如限制個人活動空間,可以限制到多小的空間範圍爲妥;在缺乏醫療物資或醫療保護手段的情況下,社會可以在什麼條件下接受某些成員的優先保護等,上述問題本身就具有思索與啓發的價值,倫理價值若對兩岸民衆具有啓迪價值。大陸民衆就不會對防疫是場「人民戰爭」的說辭會語帶保留,因爲這是一次對大陸公共衛生預防的突發性事件;臺灣民衆對政府防疫已作到「世界第一」等政策宣傳,不會執迷不悟,世界第一不代表可以自掃門前雪。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確診及死亡病例持續攀升,雖說各國基於國情差異而採取防疫方法各異,對不同方法的觀察和了解,對自身模式的探討與反思,但法國倫理諮詢委員會這套行之有年的運作機制,希冀對兩岸防疫措施上能達到啓發之效。(作者爲中華民國公共政策學會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