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須在投入上下功夫
今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強調,要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羣體差距。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是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口數量結構變化以及更好滿足人民羣衆“上好學”的現實需求出發作出的戰略部署,也是彰顯教育的人民屬性,堅持以人民爲中心、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價值追求。
教育承載着億萬家庭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義務教育的機會均等是教育公平最根本的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位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2021年底全面實現了縣域範圍基本均衡,成爲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里程碑。這一歷史性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強大的財政經費支持。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堅持補短板、兜底線,實施了“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等重大項目,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持續投放鉅額資金,縮小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差距。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危房、大通鋪等問題基本解決,特別是許多中西部農村地區學校辦學條件實現質的飛躍,人民羣衆的教育獲得感不斷提升。
但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義務教育發展面臨着許多新挑戰。近年來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化率2023年末達66.16%,比2022年末提高0.94個百分點。隨着城鎮化的深入推進,農村生源加速向城鎮流動,導致義務教育學校“城鎮擠、鄉村空”的情況進一步加劇。同時,隨着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特別是人口負增長所帶來的學齡人口峰谷波動和梯次推移,義務教育資源可能面臨“當前不足但未來過剩”的困境。按照當前的教育資源配置標準,數年之後義務教育硬件資源和師資配置都可能出現富餘的情況。且隨着我國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羣衆“上好學”的願望更加強烈。解決義務教育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內外部挑戰,亟須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切實縮小區域、城鄉、校際、羣體之間的教育差距。
要助力這一目標的實現,還需進一步在投入上下功夫。以公平、優質、均衡爲投入導向,推動區域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既要在投入增量上提高標準、增加教育服務項目,又要在投入結構上合理調整城與鄉、硬件與軟件的投入方向,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精準度和使用效益。
在投入增量方面,一是充分考慮義務教育生源數量減少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需求,動態調整提高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二是隨着農村生源減少,充分考慮優化整合小散弱鄉村小規模學校後對寄宿制學校的需求,科學覈定寄宿制學校的辦學和管理成本,尤其是對宿管、心理、安保、校醫等人員配比的核定,增加寄宿制學校的生均公用經費補助;三是充分考慮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後新增的學生交通、午餐等需求,拓展義務教育階段基本公共服務範圍和項目,提供免費校車或者對助學公交提供相應財政補貼,將現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和農村義務教育營養膳食補助項目惠及更廣泛的羣體和地區,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
在投入結構上,一是按照城市基本公共服務需要加快向常住人口覆蓋、不斷提高供給水平的要求,通過新建、改擴建、挖潛改造等多種方式擴大城鎮尤其是人口淨流入地區的義務教育學位供給;二是將城市義務教育學校納入校舍安全保障機制範圍,建立城鄉統一的校舍安全保障機制;三是調整“重硬件輕軟件”“重物輕人”的投入傾向,進一步調整經費投入結構,加大對義務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教師培訓、教師待遇等方面的投入。
調整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既是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的戰略性引導,亦是其題中之義。切實做好該項工作,有助於化解人民羣衆在教育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以教育之力築牢人民幸福之基。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財政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09日 第02版
作者:孟久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