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套新理論!習近平要推「新質生產力」 學者:大陸地方官員會非常頭疼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9日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國家產業升級的新成長點,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圖/新華社

過去數週以來,中國官媒一直在連篇累牘地宣傳習近平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倡議。這位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希望加快在未來技術領域的前進速度,並逐漸減少對外國的依賴。

生產力這一名詞源自19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內容包括國民經濟中必不可少的自然資源、勞動力、生產材料和技術知識。

英文版黨報《中國日報》是這樣描述習近平爲中國所指明的發展方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政治領導層多次強調,必須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推動中國經濟未來的強勁增長。同只包含勞動力和資本的傳統生產材料不同,新質生產力更立足於技術創新。

聯盟投資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保爾(Volkmar Baur) 對德國之聲表示,這種說法的解讀空間非常之大。

解讀空間寬泛的新口號

「中國通」保爾表示:就目前而言,這句口號還缺乏實質內容。不過,這種做法在中國很常見。中國通常都是先喊口號給出大致方向,然而再逐漸填充內容。保爾說,習近平提出「共同富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直到今天,人們對這句口號的具體內涵還是知之甚少。同樣,「一帶一路」倡議也是在推出多年之後,纔有了較爲清晰的方案。

保爾表示,黨媒宣稱,習近平提出的新質生產力是對馬克思主義重要的發展創新。尤其在兩會召開前夕,中國更是加大了對新質生產力理論的宣揚力度。

令人頭疼的新路線

在柏林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的格林貝格(Nils Grünberg)看來,習近平提出的這一新理論,想必會令省級的決策者非常頭疼:地方官員的處境非常糟糕,他們必須弄清楚北京到底想要什麼。他們必須對習近平的新口號進行解讀,將其轉換成沒有具體內容的奇怪文字,這樣才能避免將來被抓把柄。格林貝格說,對地方官員來說,習近平不斷髮出這類措辭隱晦的信息,讓他們很難掌握北京路線的變化。

觀察黨媒,就不難發現推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正如《中國日報》所寫的那樣:同以勞動、土地和資本爲動力的傳統生產力不同,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文章接着寫道:中國的經濟策劃師們認爲,通過重點發展新質生產力,將加快中國未來工業和核心產業的發展,從而推動中國的工業現代化進程,以提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

保爾表示,依照他個人的理解,這一切其實就是爲了提高生產效率。但不得不說的是,過去一段時間裡,中國發生的很多事情,並不都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國家對經濟和研發領域的干預越來越多,實際上起到了限制創新的作用。對企業事無鉅細的規定也越來越多,怎麼投資、投向哪裡都要干預。這些干預更會使生產率下降。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新意不多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口號提出之後,此前的「中國製造」是否就不了了之了?當德國之聲問及這個問題時,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的君特(Jacob Gunter)表示:中國製造這個概念,在外國人當中引起了恐慌,所以中國人就不再使用這個概念了。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放棄了這個計劃。

君特表示,習近平對技術有癡迷很明顯,對他來說,發展技術是一個優先選項。中國製造2025年中所羅列的十項技術,今後也仍將是集中大量資本、資源和重點研發的領域。

持之以恆的高科技野心

保爾也表示,儘管中國製造中所提出的製造高端晶片等核心領域的目標,並沒有能夠實現,但中國會繼續堅持這一路線,因爲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中國也還是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電動車,鐵路以及可再生能源領域,中國已經佔據世界領先地位。

在造船、航天以及機器人制造領域,中國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受西方制裁的影響,中國的通訊技術發展受到了阻礙。保爾說:雖然不是在所有領域都取得了成功,很多領域也還仍然對西方技術存在依賴。但中國製造絕對不是一個失敗的案例。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 任何不當行爲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