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不足約束金融總量增速 央行: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

中國人民銀行9月13日公佈的8月金融數據顯示,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略超市場預期,當月新增近9000億元,反映出儘管作爲傳統的信貸“小月”,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保持了總體穩定。

8月末,反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總量的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6.3%,與上月持平;今年前八個月社會融資增量累計爲21.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32萬億元。業內專家指出,金融總量增速邊際放緩主要受有效需求不足影響,當前實體經濟貸款需求相對偏弱。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央行將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爲經濟回升向好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加大調控力度,加快已出臺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舉措,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爲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合理消費融資需求。持續增強宏觀政策協調配合,支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好發力見效,着力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消費與投資並重,並更加註重消費,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升級,支持總供給和總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

融資項目儲備數量依然不足

央行發佈的銀行家調查問卷顯示,二季度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由一季度的71.6%回落至55.1%,是2004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值。

8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同比增長8.5%。上述專家表示,過去我國貸款需求相對旺盛,信貸增長放緩主要是受供給側約束;現在貸款需求指數和貸款增速同向下降,表明信貸增長從供給側約束轉向了需求側約束。

金融機構項目儲備代表信貸投放的空間和後勁,其金額和數量變化能有效反映實體經濟需求的強弱。不過,記者瞭解到,有東部經濟大省對轄內金融機構作了調查,顯示二季度金融機構項目儲備金額和數量分別較一季度回落幅度超過20個百分點。

表外票據“池子”降至2萬億元

從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的結構看,當月新增票據融資超5000億元。

市場此前對票據融資衝貸款規模就有所關注,對此,業內專家表示,表內票據融資和貸款一樣,都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在滿足真實交易關係和債權債務關係的要求下,中小企業利用票據從銀行進行貼現,具有便利性高、流動性好等優勢,在滿足融資需求方面,與從銀行貸款獲得資金沒有本質區別。從近期票據市場走勢看,目前各銀行票據融資渠道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也能一定程度抵補常規信貸供給方面的走弱,8月末表內已貼現票據達13.9萬億元。

“但也要看到,表外票據‘池子’明顯減少,未貼現的表外票據餘額已自歷史高點的7萬億元降至目前的2萬億元左右,未來票據融資難有較快增長。”上述專家稱。

此外,信貸資源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8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13.69萬億元,同比增長15.9%,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3.4%。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3.09萬億元,同比增長21.2%。“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4.18萬億元,同比增長14.4%。普惠小微貸款餘額32.21萬億元,同比增長16.0%。以上貸款增速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宏觀調控思路應當更多從擴投資轉向促消費

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均高於8%,比上半年名義GDP增速高出約4個百分點。

“在結構轉型加快推進的背景下,金融數據在高基數上仍保持平穩增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固。”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市場人士認爲,當前金融總量增長的變化,實際上是我國經濟結構及與此關聯的金融供給側結構變化的反映,在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金融數據在高基數上仍保持了平穩增長。

目前看,整頓手工補息等工作已接近收尾階段。權威專家預計,金融數據“擠水分”效應可能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在“擠水分”後,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是實打實的,未來隨着存量金融資源逐步盤活,資金使用效率會進一步提升,比以前少一些的增量也能達到同樣的支持效果。宏觀經濟回升向好,有效融資需求還會提升,金融部門資金供給與有效融資需求會更加匹配,也有助於金融總量指標在合理水平上平穩增長。

更爲重要的是,隨着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宏觀調控思路也應做出相應改變。上述專家認爲,宏觀調控思路應當更多從擴投資轉向促消費。

“隨着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傳統依靠投資驅動的發展模式下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矛盾也在逐步顯現,消費需求不足與局部產能過剩並存,經濟循環不暢。”上述專家稱,未來需要轉變宏觀調控思路,把經濟政策着力點由擴投資轉向消費與投資並重,並更加註重消費,發揮政策合力推動國民經濟實現良性循環,也有利於增強金融服務的着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