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銀行停售!中長期大額存單告急
繼招行打響停售三年期及以上大額存單“第一槍”後,又有銀行對大額存單下手了。5月7日,據財聯社消息,民生銀行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大額存單產品。
民生銀行App顯示,目前該行大額存單購買專區中,僅有1月、3月期限的大額存單產品在售,到期年化利率均爲1.7%,而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及三年期等多款大額存單產品均爲“已經售罄”狀態。
事實上,不止民生銀行,多家銀行中長期大額存單中長期大額存單額度收緊、利率優勢不再。
既然大額存單利率已與定存產品相差無幾,那麼銀行爲何還要停售大額存單呢?相比普通的定期存款,儲戶一旦提前支取,就會損失一部分利息,銀行的負債成本也能有所降低。但中長期大額存單多出一個可轉讓的功能,儲戶能夠一定程度防範流動性風險。
長期以來熱衷於攬儲的銀行爲何拋棄這一“吸金利器”?
對於銀行來說,存款利息是一種成本,中長期大額存單更是一種長期債務。相對貸款而言,存款太多了,隨着利率走低,拿到了存款但貸不出去,銀行的利潤就會被壓縮。
所以說,停售中長期限大額存單主要還是爲了降低息差,通過減少長期債務、降低高息存款比例從而降低負債端成本,以緩解淨息差收窄壓力。
銀行的負債成本壓力到底有多大?在披露的年報數據中也可見一斑。
以國有大行爲例,建設銀行2023年年報中就出現“客戶儲蓄意願增強,定期化趨勢持續顯現”的表述。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該行境內定期存款爲14.70萬億元,較上年增加2.58萬億元,增幅爲21.25%,在境內存款中的佔比上升4.85個百分點至55.01%。
工商銀行2023年定期存款較上年增加4.18萬億元,增幅達27.6%;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的個人定期存款在個人存款中的佔比均超過60%。
業內觀點認爲,未來存款利率易降難升,預計2024年銀行業還將迎來新一輪的存款利率下調。不過對於銀行來說,負債成本有望得到控制,淨息差壓力減小的同時,攬儲難度也將隨之增大,需要探索更多元的攬儲渠道。
瀟湘晨報記者李鑫智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