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明硬碰硬 路上紅包竟丟功德箱
團隊隨機走訪花蓮,考驗一般民衆對於垃圾與回收的認知,更以詼諧的快問快答重新認識分類。(圖/YouTube)
花蓮在後疫情開放下引流商機,報復性增加遊客,同時對外送的需求也逐步攀升,產生更多垃圾與分類問題。本次團隊隨機走訪花蓮,考驗一般民衆對於垃圾與回收的認知,更以詼諧的快問快答重新認識分類。花蓮縣環保局張華砡科長呼籲,少用一次性用品,且環保仰賴公德心與持續性,才能達到環境永續。
團隊走訪花蓮街頭、觀光商圈與各大機構,採訪路人對回收概念認知,包含手搖杯、保麗龍杯、電子發票、紙餐盒、乾電池等5項生產品的分類。其中,手搖杯的封膜爲垃圾,塑膠杯應洗淨回收;保麗龍杯有特殊回收方式;電子發票是上面有多種塗層難以回收,因此需當作垃圾處理;紙餐盒與紙類回收不同,紙餐盒需沖洗後才能回收,並且需與一般紙類分開回收;乾電池與行動電源等產品經擠壓易起火燃燒,需獨立回收。
設計好的問題引發民衆共鳴,以迷因方式判斷回收或垃圾處理,題目包含前任的衣服,但若去除誇張與搞笑要素,應採舊衣回收。(圖/YouTube)
進階題目的快問快答相當詼諧,設計好的問題引發民衆共鳴,以迷因方式判斷回收或垃圾處理,題目包含前任的衣服、看完的漫畫、穿過的舊皮鞋、退學通知單、路上撿到的紅包、暗戀對象喝過的寶特瓶、公司老闆簽名照、小時候的小毛毯。其中包含不少陷阱題,若去除搞笑要素,衣服應採舊衣回收;漫畫和通知單是紙類回收;寶特瓶要回收;紅包內如果有錢的話屬有價物,不屬於廢棄物清理法的管轄範疇;照片、毛毯則都屬於垃圾。
花蓮政府也加強推廣源頭減量,呼籲外來遊客減少一次性用品,期許大家要從小地方謹慎,才能真正做到環保愛地球。(圖/YouTube)
爲了落實減塑、環境永續,花蓮縣環保局廢管科張華砡科長表示,花蓮隨着遊客大量增加,垃圾也隨之增加,因此花蓮縣政府推廣低碳旅遊,鼓勵民衆選擇環保綠色旅店、自備盥洗用品或自備環保餐具,減少使用塑膠袋等一次性物品,從垃圾的源頭開始減量。此外,提到政策執行難處,認爲公德心與堅持最困難,民衆要有「君子慎其獨」精神,一根亂丟的菸蒂就會對海洋造成破壞,期許大家要從小地方謹慎,才能真正做到源頭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