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刪減與數位化改革
(圖/美聯社)
立法院在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審議中,刪減了創紀錄的2075億元預算。支持刪減的聲音認爲,這是對公帑資源的嚴格監督,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浮編預算和浪費。但行政機關則批評削減過度,認爲這可能導致基層業務難以推動,甚至影響公共建設和國防安全的進展。
相比之下,美國和英國的政府改革爲我們提供了不同的視角。美國的「政府效率部」(DOGE)計劃由馬斯克領導,試圖透過技術創新和流程優化刪減龐大的政府開支。這一計劃重新組織了聯邦機構內的相關團隊,試圖在短期內實現1兆美元的節約目標。同時英國則聚焦於淘汰過時的公共部門IT系統,透過數位化改造提升效率以節省數十億英鎊的開支。這些改革都以數位技術爲核心,嘗試利用創新實現財政負擔的紓解與服務效能的提升。
英國政府的過時IT系統不僅成本高昂,還導致服務效率低下,甚至出現嚴重的安全漏洞。針對這些問題有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包括引入人工智慧技術改善公共服務,優化資料管理,並打造統一的數位身份認證系統。
在此同時,美國的DOGE計劃則展現了以公私合作模式推動改革的可能性。由科技界精英組成的顧問團隊直接參與政府運作,爲聯邦機構提供創新解決方案。這種方式既能降低改革的成本,又能彌補政府內部專業人才的不足。儘管面臨不少質疑,例如減少鉅額開支是否合乎現實,但該計劃的方向顯然爲效率提升提供了啓發。
回到臺灣,2025年的預算刪減展現了與上述國家不同的挑戰與特點,臺灣或許需要更多創新手段來應付資源受限與服務需求間的矛盾。一個可行的方向是數位發展部負起責任,整合各部門的IT技術需求,併爲推動公共服務數位轉型提供系統性支援。這樣的做法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優化資源配置,減少對浮編預算的依賴。
此外與技術專才和民間企業的合作應成爲未來的重要策略,這不僅能引入先進的解決方案,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擔公共部門的營運壓力。透過吸引外部專家參與政策制定與實施,臺灣有可能在預算限制下實現高效率治理。
更重要的是,數位化改革應該與永續發展目標相結合。能源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藉由技術創新得到顯著改善,減少對傳統財政補貼的依賴,並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在全球經濟轉型的浪潮中,數位化不僅是一種技術選擇,更是一種治理理念的革新,而非只是依賴國家預算的補貼。
(作者爲臺北商業大學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