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山水‧淋漓幻境

圖、文/非池藝術

我覺得藝術家定位很簡單,就是能夠擁有一個表現的舞臺,而能夠成爲主角的舞臺便是在作品本身上面,除此之外我不會有太多的想法,因爲做作品纔是最好玩、最具挑戰性的地方,時常要自己挑戰自己。

在退伍後與父親一同舉行的聯展,也是您的第一場展覽;父親楊維中是位優秀的淡水畫家,從小對您是否有一定的影響觀念上的引導灌輸?我父親通常不會給予太明確的指導,也不會教我怎麼畫。他通常會說「還可以再多觀察一些」…類似這樣的,不需把全部空間畫完,因爲在想像空間裡,不應該把觀衆的想像空間抹煞了。以前爸爸都是在家創作,從小聞着亞麻仁油松節油氣味長大,這味道是很親切的(笑),已經算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您從法國留學回來,不過卻很少聽您提到當時的求學時光;那個階段對您應該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是否能與我們分享法國求學時期對您在生活、態度、觀念上的影響?剛到法國時,對這個環境會感到非常陌生,不過還是有些新奇、新鮮感在裡頭。由於考入法國公立學校政府會提供津貼,而法國的福利也很不錯,所以不需花太多費用。在一個不認識的環境中,首先要學習語言,多接觸、溝通,觀察這地方的文化以及思考邏輯上的不同。他們對待藝術的想法也很不一樣,畢竟法國擁有長遠的文化背景,這個部分…臺灣其實擁有非常濃厚的人文背景,但尚未有健全的整理;法國在這部分上已經是完整地整理出來,你常可以走進博物館美術館劇院路邊也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展覽,接觸的機會變多了,學習機會也變多。

當初在法國是否揹負着某種程度上的期待,或者期許自己要在某個狀態下回來?還是隻是想純粹地讓自己在不同環境中學習?我在臺灣沒有真正參加大學聯考,當初不喜歡讀教科書本,所以看了非常多教科書以外的書籍。想要創作的心態其實很早就成形,在高中尚未畢業之前,我就已經將生涯規劃定了下來,所以提前申請留學,規劃好了就去進行。去法國算是揹負着很大的期許,包括父母以及自己給的壓力,所以對自己的要求也相對提高很多。至於創作的狀態…在臺灣時,我對觀念藝術還是模糊的,也許心裡想要表達一些感覺,但不知如何把它整理出來;後來到法國接受較正統的藝術教育後,也接觸到一些知名的藝術家,他們的指導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等於是把之前那些模糊性情緒元素,慢慢地整理出來,知道自己爲什麼要這樣做,也知道如何執行,在自己的藝術創作生命中,觀念也變得更清楚。….完整採訪內容請見http://artemperor.tw/talks/37

非池中陪着你 藝術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