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出走,高德大變天

俞永福計劃月末卸任本地生活董事長,既在意料之外,也屬情理之中。

2021年7月,阿里將高德、餓了麼以及飛豬合併爲本地生活,統一交到了俞永福手中。

彼時,飛豬逐漸消失在公衆視野,餓了麼也在與美團的對位中處在下風。高德雖然在與百度地圖的競爭中略有領先,但對於如何整合並統籌整個本地生活仍是不得其法。

作爲阿里有名的救火隊長,俞永福充分發揮了自己即插即用、好使管用的特點。到任後,俞永福明確了餓了麼-到家、高德-到目的雙輪驅動戰略。此後,他一手推動餓了麼減虧,一手將高德打造成阿里本地生活的發動機。

在俞永福離任前,高德地圖DAU已經超過1億,峰值時超過2億。在阿里體系中,高德DAU已經僅次淘天、支付寶等老牌APP。

更讓人鼓舞的是,高德開始真正發揮出了數字地圖基礎設施的作用。通過串聯並賦予"地圖鏈上"B端企業流量,高德成功鏈接C端用戶、沉澱自身品牌。

在聚合打車之外,高德以出行爲軸鏈接酒店、美食、旅遊等第三方商家的思路,變爲現實。

但就整個本地生活而言,到家的餓了麼與到目的地的高德還停留在兩個相悖的方向,無法融合。要想把這兩股力量合兵一處、形成合力,即便是以整合出名的俞永福,似乎也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法。

在阿里新規劃中,餓了麼董事長由本地生活集團 CTO 吳澤明接任,CEO 由蜂鳥配送負責人韓鎏接任;高德董事長由總裁劉振飛接任,CEO由高德COO郭寧出任。餓了麼與高德分設董事長,頗有幾分從大一統到各自爲政、分道揚鑣的味道。這進一步傳遞出,未來不管是餓了麼還是高德,將圍繞自身經營質量與效率各自突破,而非過去攤大餅式盲目整合與擴張。

儘管離開本地生活一線,俞永福仍是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吳泳銘在全員信中對俞永福給予了高度肯定,並感謝其十年來在業務一線的辛勤和付出。

但天下沒有不散之宴席,與張勇、戴珊等阿里最高層逐漸從一把手任撤下相似,俞永福的退出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討巧的高德,聰明着進化

儘管在阿里轉戰多地,但高德始終是俞永福的自留地。

這裡,寄託了俞永福進入阿里後,爲數不多的創業熱情。

2014年,在阿里併購UC過程中,俞永福成爲阿里合夥人。同樣是這一年,高德也成爲阿里的全資子公司。

2014年7月,俞永福以"高德移動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的身份參加高德高層會議。在會議中,俞永福釋放了幾個重要信號:一是自己(空降)不需要證明什麼,二是做高德完全是因爲熱愛,沒有其他動機。前者彰顯自己配得上高德,後者則表明了自己能將高德做好的決心。

事實也在不斷兌現,俞永福對高德的這份熱愛。

2015年高德主動砍掉O2O業務,聚焦地圖本身。一年後,高德在日活上實現了對百度地圖的反超。

2017年,高德以聚合打車模式奇襲滴滴。在成功從後者搶到市場份額後,又狙擊了來勢洶洶的美團。

2019年,高德從地圖導航工具升級爲國民出行平臺,聚攏了駕車、打車、公交、旅行等出行服務。數據顯示,這一時期高德打車市佔率已經升至30%。

待到俞永福一統本地生活三大業務,高德開始將出行、團購、酒旅、休閒、旅遊等"到目的地"業務聚攏起來,再次進化。

高德不斷出擊背後,始終站着一個相同的掌舵人:他便是俞永福。

不得不說,在高德的幾次突圍中,它的每一個對手都足夠強勁:不管是早期百度地圖,中期滴滴、美團打車業務,還是後期美團、抖音等本地生活業務,俞永福掌舵的高德都收穫了某種意義的"勝利"。

在阿里內部,俞永福是出了名的整合大王。在本地生活之外,他還曾執掌過阿里大文娛,只是時間較短、成效一般。在歷次救火中,俞永福接手的都是一個資源有限、有待整合調整的業務。阿里大文娛是如此,本地生活也是如此,俞永福要做的便是利用有限的資源,做最正確的事,打最有把握的仗。

比如,接手餓了麼後,俞永福開啓了史上最強的降本增效,硬是將餓了麼虧損窟窿慢慢天平。2023年,餓了麼繼續收縮戰線,將核心目標城市壓縮到40個,將優勢資源集中、實現一點突破,慢慢穩住了市場份額。即便是持續引領行業的高德,也在一路精打細算。俞永福選擇了一種更爲聰明、更爲討巧的方式多線闖關。

在覈心本地生活領域,面對美團的頑強固守,抖音的強勢進攻,火力有限的高德選擇了先幫助B端中小商家解決流量問題、積蓄C端用戶,最終以徐徐圖之。

在地圖導航領域,高德已經取得了某些領先,且具備行業護城河,但代價是它需要持續投入,且短期回報有限。

地圖、打車、新本地生活,這是上億日活的高德着力打造的三駕馬車。或者用一體兩翼描述更爲恰當,地圖是基礎,打車與新本地生活則是增量雙翼。

但隨着掌舵人俞永福的離開,高德有了新的接棒者,這也爲高德帶來了新的變數。未來高德是否還會堅持俞永福的"既定路線",我們不得而知。

不得不說,高德真的變天了。

俞永福聚焦海外,高德新闖關

在阿里規劃中,俞永福被委派以eWTP 基金爲基礎、以投資方式進行更多國際化探索,同時爲業務提供更多的戰略支持。

更大的國際化視角、更有戰略意義的長期投資,成爲俞永福新的攻堅方向。不難看出,這與阿里當下與未來更簡潔高效、更注重結果的全球化策略相一致。

在此之前,俞永福已經在阿里一線工作了整整10年。10年間,除了大文娛、高德外,俞永福還管理過阿里媽媽、飛豬、餓了麼等諸多業務。

多次被委以重任背後,體現了阿里對俞永福的某種偏愛。

某種意義上講,俞永福在阿里創造了一個記錄,至今無人可破。比如,阿里合夥人的一個硬性要求是在阿里任職超過5年,但俞永福在進入阿里第2年便成了合夥人。這一紀錄,前無古人,是否有後來者還很難說。

2018 年,俞永福曾有過一段時間不管一線業務,專注eWTP科技生態基金,投資海外科技和消費升級方向。如今,俞永福再次投身於此,也算是對此前未竟事業的某種延續。

爲什麼要專注國際化投資?除了阿里全球化戰略之外,另一重要原因在於國內電商市場與產能的日趨飽和。在拼多多低價戰略持續深化,抖音直播電商借流量攻城略地,小紅書借用戶黏性大興興趣電商,國內老牌電商正在遭受瘋狂蠶食。諸如阿里、京東,面臨着巨大壓力。而隨着全球供應鏈日益完善,國際消費市場這個藍海正好可以承接國內溢出的巨大產能。SHEIN、Temu、Tiktop以及速賣通,正在跨境展開了瘋狂爭鋒,並取得了巨大成功。全球AI市場、消費金融領域,也爲出海者提供了某種難得的商機。

出走高德的俞永福,迎來了星辰大海。但高德也真正變天了,新繼任者需要在俞永福留下的權力真空中尋求新突破,帶領高德再次闖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