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討論:他們眼中 中國與世界的汽車競爭格局演變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6月11日報道 第十三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於合肥舉行,爲期三天的論壇將有超過40場演講、17場議題討論,預計超過150位中國汽車產業先鋒思想碰撞,共話新汽車時代

2021年6月11日,第十三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的第二天上午,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路特斯集團董事、全球CEO馮擎峰、地平線機器人創始人、CEO餘凱、軒轅之學校董、北汽集團原董事長徐和誼、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席賈可博士的主持下,以“汽車競爭格局演變:中國與世界”爲中心,展開了討論。

以下爲圓桌論壇的訪談實錄

賈可:剛纔他們已經分享過思想了,現在就比較簡單了,請大家用非常言簡意賅的話來講一下汽車競爭格局演變:中國與世界。

上個月我圍繞新汽車格局做了一個判斷,我說2030年,中國市場競爭格局,未來造新勢力份額可能會達到40%,傳統的自主品牌那個時候會是佔30%,合資品牌、進口占30%。這是一個比較大膽預測,也很符合剛纔徐長明主任的趨勢,接下來的演變可能會更大膽。

對於我剛纔的判斷,各位大咖,你們是覺得樂觀、悲觀,還是其它的?

尹同躍:中國是典型的汽車戰國時代,真正地做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行業內的企業也都紛紛地在學習、在轉型,在擁抱新的技術革命帶來的變化。剛纔分類了一下地,我擔心餘凱發展大了,他也要幹汽車。

大家都要幹汽車,好像是一種趕時髦的感覺。我認爲熱鬧的戰國時代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再過一段時間會沉寂下來,但是這個思想、思路是爆炸期,中國現在在世界上是走在前列的,無論是互聯網的氛圍,還是大家對汽車的喜愛。

我們也非常感謝造車新勢力和互聯網企業,驅使了中國的本土企業比外國同行要勤奮,我對中國的自主品牌充滿信心。還是那句話,汽車行業是一個包容萬象的行業,但自身實際上是一個很堅韌的長跑選手,我想傳統汽車的實力依然是主力。

我認爲傳統汽車企業轉向智能汽車和轉向新能源汽車,份額是最大的,大於造車新勢力。合資會逐步歸口到高端。中國自主品牌正在往上拱,家電的今天就是汽車行業的明天,無論是出口,還是國內車廠情況,發展階段不一樣,但是趨勢是一樣的。

賈可:馮總怎麼看?

馮擎峰:恆大算不算新勢力?

賈可:我在這兒說不太好。

馮擎峰:非要把它分成新勢力或者老勢力,我覺得沒意義。說穿了,我們都是做產品、做服務,誰能夠做出有競爭裡的產品,誰能夠做出好的服務,誰能夠做出好的品牌,誰就能生存下去,說穿了大家都是企業,沒有新老之分,老樹也可以開新花。

很簡單,現在這個趨勢,我認爲沒有新舊之分,大家都往這個趨勢上走,這叫必然之必然,做的方法都是通過軟件服務等於一系列手段給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並不是說我造的車代表古老,他造的車代表新穎和先進,我不太贊老與新之分。當然,你說我從事汽車行業幾十年了,你有沒有自我變革的力量,把自己變革了,我也要往這個必然的方向去發展。

賈可:造車新勢力有一大羣,有很多是氣氛組的成員,他們很多已經完蛋了。傳統車企也有很多在慢慢的集中,也在做新汽車,只是傳統車型做新汽車,他們有包袱,有時候積重難返。

馮擎峰:老的有老的優勢,新的有新的優勢,看誰發揮得好一些。如果從新能源來說,我認爲造車新勢力的勢頭還是非常好的。

有沒有比例?我們現在給的任何比例都是猜想,比如自主品牌份額真35%點幾,過幾年可能會倒過來,外資變成30%了。

馮擎峰:有可能,就像剛纔徐長明主任所說的,新一代消費者已經開始平視世界了,他不看你過去怎麼樣,他不是說你歷史悠久就怎麼樣,他還是看能不能滿足個人的胃口。這對新加入的勢力來說是非常大的利好,他平視寫,我不帶顏色。

賈可:你同意這個比例嗎?

馮擎峰:我不敢判斷,這畢竟是競爭,徐主任可能更有發言權。

徐長明:在這麼大變革的十年之後,我想誰也預測不準,剛纔賈博士說的這個,如果傳統車企按現在的做法這麼做,或者有一點漸進式的改革,我覺得你說的情況是完全有可能的。

新能源車上邊的1/3,把新能源擠到最高者,各行各業的外資基本上在國內都是頂尖的市場,豪華車在做電動,電動裡面也有頂級,把它擠到1/3,有可能。下邊兩個各1/3,我覺得取決於傳統車企能不能順應大勢去做深刻的變革很關鍵。

現在傳統車企還是用這個方式,用你自己積累的資金去做電動車,現在電動車基本上是賠錢的,你在賠錢的情況下怎麼可持續呢?新勢力企業都是用融資的模式在做,如果說傳統車企也採取這個模式。

電動車,技術上你是不是真的下那麼大工夫和力量去做智能化和電動化,我瞭解豐田、大衆也在下大力氣做智能化和電動化,他們的觀念說汽車是馬拉松比賽,汽車不是百米衝刺,不是說你今天怎麼樣,下一步就怎麼樣,汽車一定是馬拉松比賽,看誰在持續的時間下,耐力比較強,不斷地往前走。

傳統車企,國內也有很多企業在做這個事情,所以很難預測,各佔1/3,就看現在的傳統車企做不做一些革命性的變革,如果做,你的預測有可能出現。

賈可:接着您的話,我問一下徐和誼,你現在相對自由,傳統企業那麼好變革,造新汽車嗎?這種變革的決心不光是用徐總講的用自己的錢做新能源汽車,各方面的體制、束縛性有沒有導致比傳統車型做的要慢?

徐和誼:我還是接着幾位的話茬說,我認爲比例問題要回到一個問題上,未來這幾年,或者“十四五”期間,中國汽車產業在智能化上,和新能源化上,發展會非常迅猛,並且會在全球形成領先態勢,並且格局很快會形成。在新能源化上,或者電動化上,我們領先的態勢已經形成。在“十四五”期間的智能化上,我們的領先態勢也很快會形成。

只要是這“兩化”形成了,格局就穩定了,我非常同意你的判斷,這是傳統和新勢力在中國整個市場會形成平分秋色的態勢,這是我個人的判斷。

你可能又要問了,合資呢?合資可能佔1/3,隨着時間的推移,在1/3的份額上逐步縮減,往高端走,中間的份額逐步的萎縮,這就是未來的趨勢。

也可能形成4:4:2,不是3:3:3,這都是一段判斷,我覺得這種判斷還是建立在新能源化、電動化、和智能化基礎上來談。

剛纔你說到傳統車企,特別是國企,我相信市場上最大的驅動力,市場已經很明顯了,剛纔徐長明主任的這段報告,我覺得說服力非常強。我覺得國企只要是看準了,會迎頭趕上。

賈可:餘凱,你同不同意剛纔的比例判斷?

餘凱:具體的趨勢我絕對同意,具體的數字充滿不確定性,總體來說,中國自主品牌會是大贏家。在2007年,手機行業豪門是諾基亞、摩托羅拉、飛利浦、索尼、愛立信,現在都沒有了;今天的汽車產業豪門是誰奔馳、寶馬,十年以後可能會很不一樣。

賈可:中國自主品牌掌握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先手,不光在中國範圍內,可能是在全球範圍內。在這個基礎之上,未來中國汽車品牌可能不只在中國市場上競爭格局是這樣,在全球市場上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餘凱:現在的手機產業,最主要的是中國、美國,頂多再加上三星,中國企業家的精神,中國消費者對新的技術的接納程度,我認爲這兩個關鍵因素,讓中國企業在全球非常的有競爭力

中國的企業家無論是哪個年齡層次的,或者說過去有多麼輝煌,今天都在花時間,都在探討,沒日沒夜的幹,我覺得這是我們全球非常獨特的一個現象,這是今天的中國企業家精神,還有消費者對新生事物的接納程度。再加上整個供應鏈,我覺得在單一市場裡面,基本上達到自洽的自循環的供應鏈能力,使得我們的創新速度會更快。

在以前硬件時代,硅谷的硬件企業除了蘋果,基本上都死光了,其他不會投,因爲深圳、華強北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因此我覺得中國汽車品牌未來會特別的全球,會是全球領導者,至於份額,不太好判斷。

賈可:徐總,你覺得全球範圍內的格局怎麼樣?

徐和誼: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不那麼容易。

賈可:這個主要取決於意識圈、國外市場的接受度,當然還和政治經濟形勢有關係。

徐和誼:國際大格局來看,我覺得有些東西不是純技術、純商業,咱們看中國的家電,中國幾大在國際絕對有競爭力的家電品牌、產品走向國際化已經二十多年了,仍然在艱難地向前爬行,從咱們最知名的青島海爾,到廣東的這幾個品牌,從國際家電競爭格局來看,我們絕對處在第一方陣上,但是在市場開拓上,在國際的份額上,這麼多年,這麼非常複雜。

汽車對整個的產業格局,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更大,我相信除了商業、技術之外的影響力,所佔的比重會更大。所以作爲中國汽車人,我們先打好基礎,一步步地穩紮穩打往前走。

剛纔尹同躍在報告中也談到了一段,奇瑞走向國際,計劃今年20萬。我對奇瑞的國際化了解一些,我一直在拿他做尺子,不管是在巴西,在中東,太多了,真是酸甜苦辣,什麼都嚐到了,非常不容易,一步一步地走吧。

賈可:智能手機這一塊,中國企業開疆闢土能力比家電行業還要強,汽車更大程度可能也會類比智能手機,徐主任你怎麼看?

徐和誼:沒有做過這方面的深入研究,不敢隨便發表觀點,我同意剛纔徐總說的,我們還是要先把國內市場做好,先把這個競爭力做上去了,出去之後才能一步一步做。

從經濟發展角度講,確實到了汽車大規模出口的時候,我們最早的出口有競爭力的是紡織、服裝這種純勞動密集型產品,第二步是家電產品,第三步應該到了汽車,第四步是最難的,就是生產機器的機器——裝備工業,那是最高的標準。

按照日本、韓國的套路來看,確實到汽車走向世界的節點。當然技術和價格的因素在其中作用也是蠻大的。我還是同意徐總的觀點,先在國內把市場做好,爭取達到1/3的目標。

賈可:馮總,前幾年咱們打過一個賭,吉利入股馬來西亞寶騰,你說幾年以後要佔多少份額,這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汽車國際化的另外一種轉化,你現在又把中國作爲路特斯品牌的總部,你判斷未來中國汽車在全球格局,是從品牌來攻城掠地,還是其它的手段,來佔領世界市場的重要份額?

馮擎峰:寶騰做的非常好,我們收購的時候它已經從30多萬輛掉到7萬輛,而且我們今年達到了17萬輛,僅僅三年時間就翻了一番了,海外戰略還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到海外去打,我認爲一定要到海外去,如果到別人的地方就鬥不過別人了,那還是地域性的強大,不叫全面性的強大,海外戰略一定要實施。

過去很多企業找代理商,出口300臺車,我認爲這不叫海外戰略,這叫海外笑話,你根本就沒做好到海外出海的準備。我認爲你必須有體系、品牌、產品,一系列渠道都要跟上,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資金也要準備充分。假如像過去一樣找代理商,300臺車一出口,服務跟不上,什麼都不跟上,過兩天鬧出一羣笑話。所以再出海,大家不要再幹讓人嘲笑的事情,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果你有100億、200億、300億,建立一個完善的體系再出去戰,我認爲會戰則勝。

賈可:剛纔講的這些話題又引申出一個話題,未來會不會存在像手機這個行業的影家通吃局面的發生,不光是中國範圍內,全球範圍內會不會有贏家通吃的情況?

馮擎峰:行業有行業的特點,比如說餘凱是贏家通吃的特點,他贏了,他就很厲害了。但是汽車是非常特殊的行業,太個性化了,只要有個性化的存在,就不存在贏家通吃。

徐長明:我和馮總的想法一樣,不可能的,汽車消費者最大的特點是個性化太強了,雖然現在很多企業想把企業做簡化,就靠智能來贏,有些企業也在這麼做。

但是汽車消費,年輕人的價值觀是潮流的,有趕國貨的潮流,有科技範,有文藝範,他有很多的需求,一個企業很難把這麼多需求都集中起來,做到頂級。汽車很難像手機一樣,即使到智能化時代,也很難。

徐和誼:一家通吃是不可能的,但是以幾家爲主,這個格局是肯定的,不會形成百花齊放,各顯身手。我覺得這種局面是一個過程,最後還會形成幾家市場壟斷性的格局。

賈可:餘總,贏家通吃對你更有利,還是多元更有利?

餘凱:我覺得對這個世界來講,多元化總是讓這個世界更美好,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給創業者更多的空間。我也非常同意手機長啥有不太重要,基本上都一個樣,揣在口袋裡也不是真正的定義你是誰。

可是車開出去,那個調性、文化的感覺,那個味道就是不一樣。雖然我是搞智能化的,但是我堅定地認爲顏值纔是車最重要的,這一點不會變。有一次在北京堵車,我朝窗外看了一下,我都震驚了,目光所及,十輛車,沒有一輛車是一樣的。我認爲未來中國會有十到二十家品牌,太多的也不會。

賈可:本世紀初,我們研究全球汽車產業,我們說是6+3的格局,中國車企基本上沒戲了,結果中國車企蓬勃發展,一下子弄了300家出來。後來洗牌,新汽車來了,又有上百家進來了,也就是汽車賦予我們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更多的想象與更多的機會。

所以我覺得無論未來怎麼樣,贏家通吃不可能,6+3不可能,可能會有十到二十家,這樣纔有意思。如果都是壟斷、寡頭,那麼競爭的話語權就沒有了,那麼藍皮書論壇也開不下去了。我還是希望多多益善,謝謝在座的各位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