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的秘密:到底是廣府童謠還是粵語兒歌?

近年廣州老城區的不少幼兒園和小學都發起了傳唱粵語童謠的活動,例如佈置讓家長和學生拍演唱視頻,又或是組織班級合唱。

對於能夠傳承母語這件事,不少家長都表示當然歡迎,但在選購相關書籍或影音資料的時候,卻存在不少困惑, 例如有些就寫廣府童謠,有些就寫粵語兒歌,但兩者是同一回事嗎?

▲點擊收看視頻

其實, 廣府童謠和粵語兒歌中的定語“廣府”和“粵語”,所概括的內涵是接近一致的,即是廣府話或廣府地區,粵語或粵語地區,兩者互換過來也沒太大問題。

至於童謠和兒歌,嚴格來說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過由於兩者又有着非常密切的淵源和關係,這就很容易混淆了。

01

童謠曾作爲“謠言”傳播?

關於童謠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起碼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通常指一些在兒童口中流傳的韻文短句。

在古代,人們迷信天人感應,並認爲兒童對於所謂天意的變化更爲敏感,所以 童謠經常被利用作爲輿論工具 ,例如爲某些政治人物造勢,或者表達對統治階層的不滿。

▲圖源網絡

隋末時,在隋煬帝統治下百姓民不聊生,當時就有首叫《桃李章》的童謠唱道: “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勿浪語,誰道許?”這很可能就是起義軍領袖李密或者關隴貴族李淵、李世民父子,想推翻隋朝取而代之,而故意通過兒童之口傳播,爲自己製造輿論。

▲圖源網絡

在晚清時期,廣州也流傳着這樣一首童謠: “一聲炮響,二律埋城,三元里頂住,四方炮臺打爛,伍紫垣頂上,六百萬講和,七錢二兌足,八千斤大炮未燒,久久打下,十足輸曬。”這更是非常直白地諷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在鴉片戰爭中一敗塗地。

所以,這也就是爲什麼童謠的“謠”和謠言的“謠”都是同一個字的原因了。

▲圖源水印

但除了少數這類“以詩言謀”的童謠外, 真正由民間創作的童謠 ,其題材十分廣泛,以我們所熟知的廣府童謠爲例:

“握握手,好朋友,我做皇帝你做狗”就是小朋友之間打鬧的戲謔惡搞; “點指兵兵,點指賊賊”就是小朋友在遊戲時的唸唸有詞; “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快啲瞓落牀”就是父母哄小朋友入睡的搖籃曲; “一文一斤雞,一文一斤龜”就是考驗咬字準確的急口令,甚至還有一些童謠是完全無厘頭的,純粹順口。

▲圖源網絡

而 流傳得最廣的,莫過於反映當時民間生活的童謠。例如,“氹氹轉,菊花園……”,或是“月光光,照地堂……”,還有“落雨大,水浸街……”這些都是廣府人耳熟聞詳的作品。其中“月光光,照地堂……”據考證原始版本可以追溯到宋朝,至今已歷經千年。

▲圖源“老廣新遊”《廣府童謠》

由於童謠屬於民間集體創作, 作者大多不可考,而且都是通過口頭傳播,所以 在傳播過程中就難免又各種添油加醋,你改一字,我改一句,結果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像“大笨象揸支搶去打仗”就有廣州、香港、馬來西亞等版本。恐怕同是廣州人,大家從父母那裡聽回來的童謠版本都會不一樣,所以也無所謂對錯和正版翻版了。

02

粵語兒歌興盛一時

古書《韓式章句》中說到: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意思就是有譜曲的是歌,沒有譜曲的是謠。這說明在古代, 儘管“歌謠”二字經常放在一起作爲詞組,但“歌”和“謠”這兩者還是有明確分別的。 譜寫兒歌需要懂得一定的樂理,所以創作門檻就比童謠要高了。

由於中國古代沒有很好的記譜方法,更沒有錄音機, 所以絕大多數的歌曲並沒有流傳下來,那更別說是兒歌了。

▲圖源網絡

1928年,劉萬章編寫了 《廣州兒歌甲集》,由國立中山大學出版部出版,蒐集了100首當時膾炙人口的粵語童謠,但可惜的是這本書只有歌詞,沒有曲譜。

▲圖源水印

如今我們能查到最早被譜曲的粵語兒歌,應該是廣州的喬飛譜曲、潘琳填詞的 《月光光》,以及香港的周聰譜曲並作詞的 《一支竹仔》, 但這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才創作出來的作品。

早期不少粵語兒歌,都是在流傳甚廣的廣府童謠中進行選材再創作。因爲這些童謠本身就很貼近小朋友,大多都有很強的韻腳,念起來鏗鏘且有節奏感,爲之譜曲更爲便捷,例如《月光光》、《落雨大》、《何家公雞何家猜》、《洗白白》等等。

▲圖源網絡

70年代後,隨着電視的普及,很多卡通片、兒童節目的主題曲亦成爲了傳唱一時的粵語兒歌,例如《世界真細小》就是香港著名填詞人黃霑根據迪斯尼樂園的英文歌《小小世界》重新填詞而成。

而當時香港的電視臺引進日本卡通片後,亦習慣爲其主題曲重新用粵語填詞,這就有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哆啦A夢》、《龍珠》、《星仔走天涯》等等歌曲。

▲動畫片《星仔走天涯》,圖源網絡

爲了鼓勵更多的兒歌創作, 香港TVB在1992年開始,每年舉辦《兒歌金曲頒獎典禮》,因此不少知名的作曲人和填詞人,以及流行歌手都加入了粵語兒歌的創作行列,涌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例如王馨平主唱的《生命有價》、Twins主唱的《有所不知》、古巨基主唱的《友共情》等等。

▲圖源網絡

此時的粵語兒歌和粵語流行曲一樣,真可謂盛況空前,佳作不斷,不少作品也成爲很多70後、80後、90後心中不可磨滅的童年記憶,每當旋律響起,大家總是不自覺地唱起來,就像回到了童年時代。

03

“香港兒歌之父”韋然

如果說,粵語流行歌的創作風潮是由許冠傑先生率先帶起的話,那麼把廣府童謠通過再創作而成爲粵語兒歌的功臣,便是 被稱爲“香港兒歌之父”的韋然老師。

韋然老師原名黎偉賢,是香港的多元文化創作者,除了創作漫畫和撰寫專欄外,更擅長創作各類通俗歌曲,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粵語兒歌。

他所創作的粵語兒歌大多集中在1976 - 1978年前後誕生,這些作品大多是 在原來省港澳地區所耳熟聞詳的廣府童謠中取材,重新填詞和譜曲,進行再創作的。

▲韋然,圖源網絡

筆者有幸因工作關係而結識了韋然老師,併成爲了忘年之交。

他向筆者談及當年的創作過程, 70、80年代的時候,香港的文藝創作氛圍十分活躍,而他亦正值盛年,創作靈感不斷涌現,處於井噴狀態,常常一下筆就不能停,十多分鐘就寫好一首歌,三個月就寫完300多首。

▲圖源網絡

《何家公雞何家猜》、《排排坐》、《氹氹轉》、《狐狸先生幾點鐘》、《洗白白》等歌曲就是當時的佳作。這些兒歌不僅被一代代的香港兒童傳唱至今,而且也早在80年代隨着盜版錄音帶傳到了廣州。

由於當時廣州人的版權意識並不強,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創作者是誰,而且這些粵語兒歌的歌詞不少亦是源自廣府童謠, 因此常被以爲是佚名作品。

▲圖源網絡

除粵語兒歌外, 韋然老師也寫了大量的英文兒歌,並透過節目流行至世界各地,如《Apple Round , Apple Read 》、《Boy & Girl》、《Donkey Donkey i beg you》等。英國、美國、印度等國的出版社,也常把他所寫的英文兒歌, 當作傳統英語童謠而收錄在當地出版的兒童歌謠之中,並沒有支付版稅。若通過法律途徑追訴,成本恐怕也是相當高。

▲圖源網絡

可見,無論粵語兒歌也好,英語兒歌也好,哪怕傳唱度再高, 創作者所得的收益其實遠不如創作流行歌曲高,何況用於教育等公益用途,通常也沒有版稅收益, 能爲創作者提供持續動力的,恐怕就只有一顆爲愛發電的不老童心了。

04

童謠與兒歌會失傳嗎?

與所有的文藝作品一樣, 廣府童謠和粵語兒歌一方面反映着時代,但同時又是時代的產物。

近二十年,隨着人口出生率降低、學生學習壓力逾重,我們再也難看到孩童成羣結隊在街頭巷尾打鬧遊戲的情景了 。因此,廣府童謠也很難再有過去那樣的創作及傳播的土壤。

▲圖源網絡

另一方面,隨着互聯網崛起,曾經爲粵語童謠提供創作和傳播平臺的電視媒體亦逐漸走向式微。前文提到的TVB《兒歌金曲頒獎典禮》在2009年之後就停辦了,而香港的各個電視臺也在2010年之後甚少再爲引進的外國卡通片配粵語主題曲。

2018年,香港息影藝人歐倩怡就在TVB節目中,提及其女兒就讀幼兒園仍播放她於 1997年主唱的櫻桃小丸子插曲《問題天天都多》。 這顯示近二十年來,粵語兒歌的創作已經不復當年的盛況。

▲圖源網絡

至於內地,在2006年後,廣電總局要求各電視臺在黃金時段只允許播放國產動畫片, 而這些動畫片爲照顧全國市場又是用普通話配音,加上全國大力推廣普通話的教育趨勢下,粵語兒歌在電視節目中播出的機會更是越來越少。

如今在大灣區,許多土生土長的小朋友講不好粵語、甚至不會講粵語,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乃至不少父母都擔心,粵語會不會在自己這一代失傳了?

▲圖源網絡

因此,2018年,在甘於恩老師的指導下, 葉麗詩校長與筆者就合作編著了《廣府童謠氹氹轉》一書,收錄了數十首在廣府地區膾炙人口的粵語童謠,並在省港兩地分別以簡體字和繁體字出版。

▲《廣府童謠氹氹轉》書頁

同時,不少有心的音樂創作者亦在新時代之中,爲粵語兒歌的創作和傳播找尋新的空間。

像前文提到的 韋然老師,在千禧年之後依然筆耕不斷,陸續創作了 《小明坐火車(小明小明小小明)》、《小明上廣州》、《小明去拜年》、《小明生日歌》、《小明搭高鐵》等系列兒歌,由香港著名兒科醫生李家仁主唱,並配以漫畫在互聯網上傳播,均取得了不俗的反響。

▲圖源網絡

年輕一代的生力軍,如Miss Ka Foo Kids Channel的嘉芙姐姐、天晴童謠的波波姐姐、奇音樂奇世界的鄭明欣老師等亦 在YouTube上發力,創作了《跟我做運動》、《小太陽》、《雲上有隻小鸚鵡》等新編粵語兒歌。

筆者的好友, 廣東的著名音樂人陳輝權老師,近年也與女兒陳韻融合作,創作出很多寓教於樂並且符合當代審美的粵語兒歌作品,如《嘀嗒嘀》、《我到海邊多歡笑》、《養肥只雞》等等,還把不少優秀的唐詩宋詞譜曲成爲粵語兒歌,可謂“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

▲陳韻融與陳輝權,圖源網絡

廣府童謠和粵語兒歌,對於成年人而言,或許粗淺,或許簡樸,甚至幾近原始, 但對於兒童來說,卻是對本土語言文化以及族羣意識的重要啓蒙。

但願這些歌謠不僅能夠一代代地流傳下去,並且還能夠不斷創作出新的時代經典……

各位自己友,

你最鐘意哪一首粵語童謠或兒歌?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