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幾萬,才能吃得起700塊的麪包?
貴价麪包又上新了朋友們。
下週就是聖誕,上流君想着看看各家烘焙店今年又推出了哪些“聖誕限定”,誰料大數據推送了一款售價698元的潘娜託尼,要提前預定,還要順豐到付。
看評論一片稱讚:用料紮實、香氣撲鼻、口感細膩。這誰看了不迷糊啊!秉承着“我倒要看看到底怎麼個事兒”的心態,上流君立刻馬上查找了一下購買方式,可誰知道人家已經售!罄!了!
好好好,大家說好的消費降級,看來降的只有我自己
如果說售價近700元的貴价麪包只是個別情況,那幾十上百的麪包已經是屢見不鮮了。看着櫥窗裡128塊一條的吐司,多少人突然明白:共同富裕的理想是我有生之年難以達到的高度。
隨意打開一個本地吃喝推薦公衆號,“TOP新店”、“不去會遺憾的店”裡過半推薦的都是烘焙店。
開在一線城市CBD的烘焙店,主打一個“高端人設”。要麼是國際品牌,要麼是名人開的,或者至少也得是其他城市頂流入駐過來的。
它們的款式多達幾十種,明亮的射燈打在明豔暖色系爲主的產品上,把麪包外表襯托得更加酥脆,蛋糕上的堅果也更顯飽滿,整個店裡充滿了甜膩的“幸福感”。
價格也是一眼“高大上”。紐約貝果博物館裡巴掌大的貝果,加點香蔥韭菜芝士,頂一份帶葷菜午飯的價格。加兩片煙燻三文魚的話,46元。
美心旗下烘焙店PAPER STONE出售的比巴掌還小的泡芙35元一個。店家大概也怕大家嫌貴,貼心促銷:3個88元。
這些連鎖大牌,還愛“坐地起價”,哪怕是同一品牌,在不同的一線城市,價格也不一樣。
更不要提在4倍匯率的上海,半個麪包就能再次刷新人類對滬幣的認知。
花了98買了條大名鼎鼎的銀座仁志川生吐司,可能連個紙盒都不配。
三四線城市雖然人均工資比不上一線城市,但在烘焙上已經率先對齊顆粒度了:一個曲奇15元;四寸蛋糕 128元(4寸直徑12cm左右,大概夠1-2人吃)。
你是不是以爲,遠離CBD,驅車一個半小時,跑到80km之外的郊區淳樸的老鄉那,總可以買到物美價廉、配料乾淨的鄉村麪包?
事實卻是,麪包賣相看着是淳樸,但價格和你往返的油費成正比。
面對已經看不懂的麪包價格,網友開始懷疑:“莫非這個店鋪只是他們其他職業的掩飾?”
明明都是麪粉、酵母、水、糖、鹽組合而成,是誰給了這些麪包標出天價的勇氣?
這裡面其實有一套講究的收割邏輯。
門店裝修必須有風格,最好是復古風、法式田園風、洞穴風、城堡風、工業風、包豪斯風等迎合當下年輕人的“打卡”偏好,再不濟也要是日式風、ins風。
臨街的展示區要精緻,可以在樣品展示之餘穿插節日氣氛,吸引行人進入;室內的燈光要控制好色溫、顯色性,激發食慾跟購買慾;還可以加點創意:把法棍立在竹籃中,把貝果串起來;連麪包盒子、袋子,品牌露出的字體都有講究;面積充裕的話再將規劃一塊可視化的“後廚”,幾個烘焙師傅現場忙活,表演一個“現烤”。
能用四個字的堅決不用兩個字:可頌不能只叫可頌,要細化成年輪可頌、唱片可頌,主打一個用各種形容詞將zip擴展。
另外還要加一些“意向化”的詞彙,比如芋泥芝士蛋糕,不能直接排列,得叫“三重奏”;走“國潮”路線的,可以加白露、霜降之類的節氣名,季節限定噱頭立馬就有了。
溢價率更高的,還會加上一些“中產最愛度假聖地”的地名,比如“北海道”、“阿爾卑斯”、“西西里”,先不說吃起來什麼口感,聽起來夢幻感都增加了。
又或者是用佛卡夏、潘娜託尼、洛代夫、布里歐修、恰巴塔這些聽起來認知門檻更高的麪包品類名字,一聽就讓人感覺很有內涵。彷彿買的不是麪包,而是對自我學識的認證。
總之就是禁忌使用傳統名字!越體現“國際出身”,越讓人看不懂到底是什麼類型麪包,越能映襯“身價高端”。
伯爵麪粉、伊斯尼AOP級黃油、昭和特級霓虹高筋粉、法芙娜可可粉、五十鈴抹茶粉、kiri乳酪…不論是在超市的賣場,還是電商平臺,都要彰顯出自己“下足血本,價格值得”。
惠靈頓牛排、黑松露蒲燒鰻魚、牛肝菌、帕斯雀牛肉,或者是酸湯牛肉、淄博烤肉、廣式叉燒……要麼同理收割“學識認證用戶”,要麼收割“獵奇心理”。只要夠另類、常推新,韭菜就會一波一波主動送上來。
“生吐司”、“低溫慢熟”、“慢發酵”,還有近段時間被炒火的鄉村麪包房最愛標榜的“窯烤麪包”。一堆外行人看不懂的學名哐哐堆滿,工藝複雜價格才能更復雜。
尤其是限流,聽起來是“提升購物體驗感”,說到底是有技術地“人爲創造火爆現場”。
上個月在北京剛開首店的“山東烘焙之光”(網友們取的)——石頭先生的烤爐麪包,進店排隊都要分3個區,而進店之後,結賬要排隊,打包也要排隊。看到這個陣仗,年輕人的打卡DNA瞬間被喚醒,好不好吃的沒所謂,主要就想“發個照片”。
人傳人的排隊熱甚至還催生出了大量黃牛。黃油與麪包在上海剛開業的時候,需要排隊6小時,隊伍裡“肉眼可見”地站着不少黃牛,原價180元的麪包,他們開口就是1100元。
線上的私房烘焙,還學來了“預售”。有些烘焙產品得等待長達半個月預售期,而且還得買滿188元、299元才能包郵。
要麼是大師親自動手,要麼師從“大師”。已經有專門的“烘焙遊學”中介了,大部分是去德國或者日本,費用2W起,沒有上限。
有人一口氣列出了包括推廣費用在內的各項成本,一溜隱形的“剛需支出”,懂麪包的都知道這裡邊門道有多深。
那麼,天價麪包所標榜的這些“高端材料”成本,真的值嗎?
小紅書上不少烘焙達人算了筆賬。不含水電、烘焙設備成本,在家自制一條450g生吐司的材料成本,大概需要15元。
有人剖析:普通門店的原料乘以3是售價,大門店原料則要乘以4到乘以5。
如果說貴在店租,那麼一些主打情懷的“鄉村烘焙”,更是故事講得被衆人diss。
再看最基本的口味。有專業的烘焙測評博主花1184元買了6款網紅烘焙麪包,但大部分的口感都差強人意。
更多人在吃完之後的結論也都是:“好吃,但沒好吃到需要排隊的地步。”
所有結果都指向了:烘焙店在國內,目前是一個暴利行業。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烘焙一直是歐美國家的主流早餐和主食,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在法國,麪包是他們每日三餐必不可少的主食。而在中國,更多被視爲甜點零食,仍屬於“享受貨品”。
此外,中國烘焙行業發展時間較短,現在仍處於“風口”階段,不少人想進圈賺快錢。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國內的烘焙銷售主要在獨立門店,佔比均超過50%。而相比之下,日本烘焙食品市場以零售渠道爲主,便利店、超市、特大超市等零售渠道佔比接近70%。普通日本消費者很少追一些網紅店鋪,更習慣光顧家附近的麪包店。
當然,這些都阻擋不了探店星人和愛打卡星人繼續前赴後繼地種草、拔草。畢竟,“這已經是我唯一可以全款拿下的東西了。”
你被面包背刺過嗎,歡迎分享你的背刺故事~
作者| 壹壹
編輯|壹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