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力提升,助推汽車加速“出海”(經濟新方位)
本報記者 王偉健 白光迪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491萬輛,有望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從2012年突破100萬,到2021年突破200萬、2022年突破300萬,再到2023年僅用11個月突破400萬——在駛向全球的賽道上,我國汽車持續跑出“加速度”。
數量龐大的出口汽車如何能夠順利“出海”?日前記者走進車企、碼頭、船廠採訪。
港口繁忙,堆場車位緊缺
汽車出口通常的運輸方式有遠洋航運、中歐班列、公路貨運等,其中海運運量居首。在江蘇太倉港,可窺一斑。
距出海口60公里,長江南岸,太倉港一派繁忙景象。運輸半掛車自四面八方而來,在入口處排起長隊,滿載各類品牌汽車。步入港區,但見堆場已被車輛停滿,有的甚至藉助立體裝置疊放數層。
汽車怎樣“搭船”?
太倉國際集裝箱碼頭,“中遠海運鼎漢”輪泊位旁,40多米高的橋吊忙碌不停,抓取裝載車輛的集裝箱,穩穩放置在船艙內。一天後,這艘集裝箱船滿載出發,駛向歐洲。碼頭商品車項目現場主管郝泳介紹,2023年裝船作業月均7000—8000輛,12月達到峰值,接近3萬輛。
海通太倉汽車碼頭,則是藉助牽引車裝卸,即爲滾裝,效率更高。已投用的2萬標準車位堆場,相較增長迅速的業務量,卻還是不夠用。“一批汽車運走沒過幾天,堆場又被停滿了。”海通物流中控值班經理王海波說。碼頭仍在建設中,投資超20億元,完全投產後,年吞吐量可達130萬輛,將成爲長江航道上最大的汽車滾裝碼頭。
堆場“車位緊張”,折射港口的繁忙。據南京海關統計,2023年前11月,江蘇口岸出口汽車58.7萬輛,同比增長99.8%。太倉港完成汽車出口39.73萬輛,同比增長157%。
船廠加緊生產,緩解滾裝船供不應求狀況
一年前,我國汽車出口量已躍居世界第二,滾裝船供不應求。經過一年,情況如何?
在江蘇儀徵,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蘇)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船塢中爲一艘大船進行最後的調試——這是新一代環保型汽車滾裝船,可用於裝載車輛以及重型滾裝貨物。
“2023年以來,汽車滾裝船市場十分火爆。”公司副總經理丁健亮指着一艘剛剛下水的船隻說,汽車滾裝船內設專門的車輛停放空間和固定裝置,汽車可直接駛入駛出,安全性和裝卸效率更具優勢,生產要求也有其特殊性。因此,新船生產週期接近15個月,面對一年一個臺階的市場需求,難免有“遠水”與“近渴”的差距。
怎麼辦?
船廠加緊生產,保證增量運力。船舶製造過去需要依賴大量勞動力,如今,“機器人”和傳統產業工人同步上崗,“數智化”升級提升效率。2023年上半年,招商局金陵船舶已交付汽車滾裝船21艘,而公司交船期已排至2027年。
採用技術改造,開發存量運力,也是一個選擇。
在太倉國際集裝箱碼頭堆場,3輛汽車疊停進標準化鐵製框架,一排排框架再像積木一樣堆疊。“有了這些框架,任何有貨艙的船,比如裝載量龐大的紙漿船,都相當於一艘滾裝船。”郝泳說,這種可摺疊商品車專用框架適用廣泛,可在船舶貨艙中堆疊裝載,也可在集裝箱碼頭完成吊卸操作,方便客戶靈活選擇裝卸港口。
辦法總比困難多。“2023年,太倉港有10萬輛車以‘專用框架’模式出口。目前該模式採用比例約爲六成。”太倉海關物流管理科科長魏蔚說。
新能源發力,航運發展增添新動能
在汽車“出海”浪潮中,新能源汽車傲立潮頭。數據爲證:2023年,全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2023年前11月,江蘇出口新能源汽車20.3萬輛,同比增長126.7%,經太倉港出口15.98萬輛。
運輸新能源汽車,船上裝備有何特殊?
“遠洋運輸過程中,新能源汽車整車電量須保持在20%—50%之間。所以,船上需要有充電設施,包括充電樁、充電插口等。此外,還需要使用專門的防火系統、火災監測設備以及防火材料等,防範電池泄漏、短路和火災等風險。”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有關負責人杜成介紹。
“根據新能源汽車運輸特點,我們對船艙多處進行了改造,增強了防火、報警等裝置,確保車輛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丁健亮表示。
太倉港碼頭,中遠海運特運的6.8萬噸系列紙漿船首制船,裝載了2797輛新能源汽車緩緩駛離,前往南美洲。船艙內,紅外線溫度成像裝置“一對一”實時監控新能源汽車溫度,一旦溫度過高,就會開啓噴淋裝置,確保運輸安全。
中遠海運特運相關負責人介紹,像這樣可以運輸新能源汽車的多用途船,公司目前有30多艘。針對新能源汽車運輸要求,公司與設計院、船廠等合力改造貨艙,增加集裝箱箱角,加強結構強度。“非專業集裝箱船沒有集裝箱導軌,我們加裝了貨艙集裝箱綁紮系統,增加了貨艙噴淋、溫度監測、排水等安全措施。”
新能源不僅是汽車工業的亮點,也爲航運發展提供新動能。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中遠海運特運訂造了24艘大型LNG雙燃料專用汽車船;招商局金陵船舶爲汽車滾裝船配備液化天然氣儲罐和電池混動技術等,減少有毒氣體的排放。據測算,與傳統燃油集裝箱船相比,雙燃料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可減少20%的碳、85%的氮氧化物和99%的硫排放,大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可靈活佈置於全球各個重要航線。
新能源汽車出口提速,綠色低碳理念也在推動航運業加快轉型。
引導車企、船企簽訂中長期協議
2023年,我國船隊規模達2.492億總噸,成爲世界最大船東國;前11月,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佔全球總量的50.1%、65.9%和53.4%;中國造船三大指標實現全面增長。汽車出口運力不足的問題,正在逐步解決。
國辦發佈的《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提出,穩定和擴大重點產品進出口規模,其中專門提到培育汽車出口優勢:各地方、商協會組織汽車企業與航運企業進行直客對接,引導汽車企業與航運企業簽訂中長期協議。
上海友鴻船務有限公司董事薛迎春船長認爲,簽訂中長期協議,對於航運企業來說,可以有穩定的貨源;對於車企來講,也能保障穩定的物流,且價格不會隨市場劇烈波動。在汽車出口穩定增長的背景下,簽訂中長期協議可能會是未來趨勢。
2023年12月28日,比亞迪首艘汽車滾裝運輸船交付儀式在山東煙臺舉行。據介紹,這標誌着比亞迪將對海外市場施行“自主船運”,可有力保障海外市場的快速交付與拓展。
上汽安吉物流於2022年上半年在江南造船廠訂購2艘7600車位和3艘7800車位的雙燃料汽車運輸船,並與中遠海運特運等合資成立汽車供應鏈公司;2023年,奇瑞集團聯合蕪湖造船廠在山東威海打造汽車運輸船建造基地——奇瑞蕪船威海綠色海工科技產業基地,將批量建造6000車位汽車運輸船、8萬噸級巴拿馬型散貨船等主導產品……
車企成船東,是汽車產業不斷髮展壯大、國際化步伐加快的表現;船企按需訂製,也將迎來從大到強、走向專業化高端化的新機遇。
滿滿當當的碼頭,源源出海的汽車,汽車“搭船出海”的浪潮活力奔涌、未來可期。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4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