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音翻土 屬於臺灣近70年的聲音記憶

圖、文/非池藝術

一首的哀婉情歌〈雨夜花〉,在日治時期開始傳唱,傳唱至今80年來,皇民化運動時被改唱〈榮譽軍夫〉鼓勵臺灣從軍,如今在政治場合成爲凝聚臺灣主體意識的重要歌曲。這首歌,用相同的旋律,於不同的時間承載着不同的意義

聲音聲響音樂,它牽動記憶、撩起情緒,也與歷史時代息息相關。

立方計劃空間2014年策畫的展覽「造音翻土:戰後臺灣聲響文化的探索」,以臺灣聲響文化做爲憑藉,思考聲響於各時代所承載的政治氛圍,探索被淡忘社會經驗,今年於第13屆臺新藝術獎中,拿下年度大獎

這檔展覽,是「造音翻土」策劃團隊多年來,針對臺灣聲響文化進行的田野調查研究成果展示。調查對象突破音樂類型界線,涵蓋音樂、聲響與聲音藝術創作策展鄭慧華說明,他們希望由時代演進作爲線索,來看這幾十年來臺灣聲音文化經過怎樣的轉變,哪些被傳唱、哪些被壓抑、被排除...( 詳全文:http://artemperor.tw/focus/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