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解決兩岸軍事衝突的有效機制

解放軍軍機頻頻擾臺,我軍機升空監控。(圖/國防部。)

張誠前雄飛彈總工程師,現任中央大學企管系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解癮戒毒協會副理事長

解放軍空軍頻繁出現在中華民國的防空識別區!看起來是對岸刻意製造兩岸衝突、擦搶走火的契機,作爲武裝解放臺灣的起手式。然而,真相是甚麼?中華民國政府除了伺機宣傳「抗中保臺」的仇共心理外,政府更應提出真正可以確保人民安全的「避險」方解決案!

政府沒有告訴人民實話?解放軍空軍到底爲何頻繁出現在臺灣西南方的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第一種情形,解放軍空軍正在強化大陸沿岸的「離岸航行訓練,解放軍空軍並未越過臺海中線,但出現在臺灣西南方的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第二種情形,解放軍空軍爲加強「遠海長航」訓練,必須突破第一島鏈進入第二島鏈以西之太平洋海域,熟習環境、經營戰場,選擇巴士海峽作爲出第一島鏈的出入口,而經過臺灣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的西南方及南方。

這二種情形,中華民國空軍除了升空警戒,口頭驅離外,無法阻止中國大陸提升解放軍空軍常規訓練的決心。

▲臺灣附近的防空識別區。(圖/翻攝自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MIT)

先科普一下何謂「防空識別區」,中華民國的防空識別區是1951年由美國遠東駐軍司令部所劃定,當年美國也劃定了日本、韓國的防空識別區。中華民國的防空識別區,範圍在東經123度與121.3度,以及北緯21度與29度間,包含了中國大陸的陸地區域;有趣的是,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卻缺了東南角一塊,這是由於當年美軍在日本、菲律賓間軍機交通頻繁,在減輕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工作量的構想下,美國刻意將之缺角的。

1950年代,中華民國空軍的軍機佔極高的優勢,解放軍空軍幾乎不敢飛出中國大陸的海岸線,現階段,中華民國基本上不對臺海中線以西防空識別區中之飛行器執行防空識別。

巴士海峽以西還有一個重要的戰略據點-東沙羣島,東沙羣島距離臺灣本島450公里,距離中國大陸260公里,解放軍海軍的「遠海長航」訓練,進出巴士海峽,東沙羣島是位居咽喉的戰略位置;這就不難想像,解放軍準備在東沙島實施奪島訓練的傳言,不是空穴來風。國防部也已證實,在鵝鑾鼻外海四百公里處增派海巡大型艦艇監控情勢外,海軍陸戰隊九九旅兵力也以「移訓」之名,由海軍陸戰隊九九旅副旅長林家宏率隊機動進駐東沙島,監控情勢。

巴士海峽的空中、海上,風起雲涌,在不可能要求解放軍降低軍事活動強度前提下,兩岸軍事上的擦槍走火,即可能發生在巴士海峽!此時的政府,消極面,在國家安全、不泄密的前提下,應公佈在我國防空識別區內解放軍空軍的航跡,類似公佈美軍軍機飛越臺灣本土上空的航跡,讓民衆瞭解中共空軍演訓的強度,加強民衆的戒心,減低民衆的恐慌,也避免過度產生不會解決問題的「抗中保臺」仇共心態。

▲臺灣可參考南北韓對談的結構,開啓兩岸「對等政治實體協商大門。(圖/路透社)

積極面,筆者建議,第一步,讓美國安心,主動對美保證中華民國必維持一定水準的軍事採購;第二步,順着美國印太戰略,有效掌握解放軍軍事活動,降低區域衝突的概念下,中華民國政府應強烈、正式地要求美國出面,在聯合國的見證下,類似南北韓對談的結構,開啓兩岸「對等政治實體」協商的大門,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此概念爲民國93年陳水扁總統時期國防報告書所提),簽署「軍事互信機制協定」,規範臺灣海峽軍事行爲共同準則,在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的範圍內,劃設「非軍事區」及「軍事緩衝區」等,避免擦槍走火。

「非軍事區」中嚴禁任何的軍事活動,爲軍機艦禁限航區,例如:民用M503航路內,不可以有任何的軍機活動,以確保民航安全;在「軍事緩衝區」內,雙方可有各自的軍事演訓,但必須在「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下預先知會對方,避免產生誤會,例如:中華民國在海峽中線以東之R-8、R-9、R-11等數個空軍演訓之禁航區,可劃爲「軍事緩衝區」。同樣的,解放軍也可以經由「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協議,將中華民國航空識別區內西南角及南方,解放軍離岸航行演訓區域及解放軍進出巴士海峽之走廊,劃爲「軍事緩衝區」,避免不必要的擦槍走火。

兩岸的互動,30年前是軍事對立,理應經由交流,走向經濟合作、政治合作,和平共存纔對。現階段兩岸軍事對立的度再度拉高,雙方都有責任。臺海發生戰爭的後果,任何人都承擔不起,打破僵局,先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應是當務之急。

熱門推薦》

►張誠/雙標的國軍武獲政策?

黃竣民/陸軍的「藍波」夢

宋兆文/東沙島安全堪虞 防衛準備有哪些當務之急?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