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去職,小米大家電能否闖過萬重山?
作者|雨谷
2023開年至今,家電品牌們算是趕上了“好時候”。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暑期空調品類熱銷,同時隨着地產行業弱復甦,國內白電板塊也呈現出了較強的成長性。特別是隨着AI話題的熱潮興起,智能化與IoT功能,也成爲很多消費者選擇購買大家電時的重要參考點。
照此趨勢,下半年或許正是國內家電品牌發力的最好時機。然而不久前小米宣佈了最新架構調整:小米電視業務將併入手機部;同時,成立新大家電部,業務包含空調、冰箱、洗衣機等。
與此同時,小米集團合夥人、高級副總裁、大家電部總裁張峰被傳出將於今年12月離職的消息。同日晚間,張峰通過個人微博賬號證實了該消息。隨着這一架構調整,原本的大家電業務,只剩下了乾乾淨淨的“白廚小”(白電、廚房電器、小家電)。
面對即將到來的雙十一,小米的大家電將會扮演怎樣的角色?
小米大家電業務“寒冬將至”?
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指導、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編制的《2023年中國家電行業半年度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大家電主要品類規模爲2147億元(零售額),同比增長4.1%,其中,上半年空調錶現最爲突出,零售額同比增長16%。
行業的增勢,也體現在了小米中期財報中。據其中期報告顯示,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營收近391億元,佔據總收入的30.8%。其中,小米智能大家電業務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70%以上,其中空調產品出貨量超過80%。
另據RUNTO數據顯示,小米電視2023上半年出貨量近400萬臺,市場份額達23.3%,雷軍更是直接“宣佈”,今年上半年小米電視銷量第一。可以說,今年上半年小米大家電業務的增長主要還是依靠電視和空調。
今年618期間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僅在京東平臺,小米便展現了不俗的銷售業績。據京東數據顯示,今年5月31至6月18日期間,小米在京東家電品牌銷售競速榜排名中位列全品類第五。其中,平板電視品類第三,空調品類第五,“廚小”第六,洗衣機第八,冰箱第九。
然而冬季的到來以及張峰的去職,給小米的大家電業務帶來一些寒意:電視業務的調出,意味着失去了領跑品類;空調業務進入淡季後,“冰洗廚小”能否帶來銷售拉昇還很難說。
品控依然“一言難盡”
在市場端,小米家電也一直面臨不小的阻力。比如小米家電一直備受消費者吐槽的質量問題,以及在處理客戶投訴時匪夷所思的售後表現。
驚蟄研究所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看到一則長達一年多的投訴案例。內容顯示,一名消費者於2021年2月1日網購了一臺小米洗烘一體機Pro。隨後在2022年4月,洗衣機發生故障,期間多次維修未能修好,隨即申請換機。然而在今年4月,新換的洗衣機又發生故障。該消費者稱,在多次申請售後維修卻沒能解決問題後,“小米送了一臺壞的洗衣機給我。”
暫且不論小米的產品質量是否存在問題,在這一起投訴案例,小米方面給出的最終解決方案回覆是:“您好,2023年9月18日15:41:37與您電話進行溝通,無法滿足您的訴求,此爲最終方案,後續如您還需要幫助,歡迎您隨時致電400*******,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面對“最終解決方案”,只剩下消費者原地一臉問號。
此類涉及小米大家電產品質量問題、售後問題的投訴,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並不少。不少消費者也在短視頻平臺曝光,遭遇小米和商家對售後問題踢皮球的情況。因此,從其開始做“廚小”業務起,不少消費者就給小米家電打上了“貼牌貨”的印記。
對於這種負面評價,小米並非沒有重視過。今年8月14日晚,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第四次做年度公開演講時,就以暗喻的方式強調了小米的高端化戰略,並提出要不斷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
此前在2022年,張峰也曾表示,“空冰洗”三個品類全部都是由小米自己的研發團隊負責,不再採用過去的生態鏈模式。
然而,如今張峰已經官宣即將離職,小米家電依然沒擺脫消費者對其“貼牌貨”的認知。小米的品控問題,又會在何時得到解決呢?
臨陣換帥影響有多大?
小米官網顯示,今年54歲的張峰在手機及通訊行業擁有20餘年豐富經驗,他於2016年加入小米,先後負責過手機部供應鏈、參謀部、採購委和智能硬件業務等。
從公開資料來看,張峰一直以來爲小米提供的核心價值是:解決供應鏈問題。從英華達時期爲小米1手機代工,到創辦江蘇紫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成爲小米投資的第一家生態鏈企業,再到2016年正式加盟小米,成功解決了供應商元器件和手機供應的一系列問題。可以說,是張峰幫助小米建立和重塑了供應鏈體系。
這也在盧偉冰近期的一次受訪中,得以體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盧偉冰說:“小米從集成式技術創新起步,很快進入自主式技術創新,並持續深入底層核心技術顛覆式的技術創新。”這意味着,小米已經在工業產業鏈中有了自己的話語權。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小米的新供應鏈體系已然成型,張峰的離去並不會過多影響小米大家電業務的發展,一如徐雷離開京東後,京東的發展並未遭遇震動。因爲,小米自紫米時候便已經在構建和擴張自己的全產業鏈生態。
生態,是小米最爲關注的。9月25日,華爲智慧屏V5 Pro正式發佈,並提出電視不僅是電視,更是一個家庭的智慧中心。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這相當於提前把小米想做的事做成了。
因此,不難理解爲何小米要將電視業務併入手機業務體系。一方面是因爲相比白電,作爲黑電的電視業務更具有交互性,更能成爲基於“小米手機+智慧大屏+AI大模型”建立起的小米智能化家居體系的“中心”。
另外,雖然小米電視的市場份額已經躍居行業前列,但有相當一部分是低價SKU,主要是因爲高端產品競爭力還有所欠缺。而小米手機業務線的研發和產品能力有目共睹,所以將電視業務併入其中,能夠藉此增加小米電視的競爭力,與其他互聯網電視品牌拉開差距,在高端化方面提供更多助力。
只是,離開了電視業務的“數值加持”,大家電業務是否還能在財報中持續性地增長呢?
答案是積極的。
一是自研實力。雖然大衆消費者還多有“貼牌”的認知,但其實小米2020年成立獨立大家電部門後,便從代工轉向自研。2021年雷軍更是親自站臺,在米粉交流會上表示,小米會把大家電作爲未來10年持續發展藍圖的核心拼圖之一。
二是消費關注點。據GfK零售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冰洗空智能產品零售額比重已過半,份額達到54%。可以看出,消費者對於智能化家居家電尤其是全屋智能化家電的需求在持續攀升,而加入小米IoT生態圈的大家電對消費者們來說,頗具吸引力。
三是高端化。不出意外,小米在大家電業務中仍將繼續其高端化戰略,重點拓展高端產品。比如米家冰箱尊享版、洗烘一體新品等價格,都高於5000元。
電視業務的調出,能更清晰地展示小米在冰洗空品類的實力,同時也利於小米對此業務線做更進一步的戰略規劃。而這次的雙十一,將是對小米大家電業務真實成色的一次重要檢驗。
不過,在Q4業績壓力的情況下,留給小米大家電的時間不多了。小米大家電這葉“輕舟”已進“萬重山”——若是過了山,很可能成爲小米的新增長極;若是過不去,這一業務線將可能面臨新一輪的架構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