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會出帝王 不只是王
當日林文察帶兵回臺平定戴潮春之亂。行前,閩浙總督左宗棠特別約見,親自傳授心法:「必從中部登陸,阻絕南北,當可事半功倍。」林文察回臺用兵之後,頓時明白了「楊本縣敗地理」原來是這麼一回事。蓋孔廟是要興教化,築磚城與修堤防則是軍事考量。
林文察早已想好假借臺勇譁變的說詞,迷惑朝廷以便爭取時間,然後以欽命水陸總提督的名義,派兵分赴各地接管官署與兵力,再封鎖對外交通。
妻妾都依媒妁之言
大清從明鄭的東寧王國手中接收臺灣以來,雖然總說「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但是這些都是民變,朱一貴、林爽文只是遊俠,戴萬生則是豪族,一舉旗就與官府站在對立面,即使是各地仕紳也對他們頗有防心。但是林文察完全不一樣,他既是彰化豪族,又帶領檯勇出征而名滿天下,如今則是朝廷派任的水陸總提督,一出手就掌握了各方勢力。等到朝廷發現有異,林文察已經牢牢控制檯灣了。左宗棠在福州募兵點將之時,林文察也在彰化籌劃開國。
林文察本意是自保求生,因此剛開始只想稱王即可。徐必成粗聲粗氣:「臺灣傳說是彰化會出帝王,不只是王。」
賴得福笑咪咪:「你當了皇帝,我們跟着你還有機會封王,光宗耀祖。你如果只當王,我們豈有盼想?」
同治四年元月,林文察宣佈上承天命,建都彰化,定國號爲瀛,改元天命。羣臣獻上稱號爲天命大瀛皇帝。
在彰化縣衙改建而成的大瀛皇宮,林文察調兵遣將,忽然開懷大笑。
恢復了女兒身的吳含笑受封皇貴妃,笑問:「皇上何事如此開心?」
林文察本有一妻三妾,元配曾琴娘生下長子朝棟,許富娘生下三子朝宗,何春娘生下次子朝雍,孫賽金尚無子嗣。何春娘產後早逝,年方二十二歲,她的兒子就由孫賽金撫養。一妻、兩妾、三子,如今是皇后、皇妃、親王,暫且全部留在阿罩霧林家陪伴太后戴蔥娘。
林文察原本的妻妾都是承父母之命,依媒妁之言,風風光光迎娶進門,只有吳含笑是他自己定情的配偶,感情特別不同,加上吳含笑讀書識字,可以幫他處理重要公文,所以林文察建都彰化、進駐瀛宮之後,只把吳含笑帶在身邊。
林文察:「綜觀戰事,遙想早年臺灣地理出皇帝的傳說,值得大笑。」
吳含笑最傾心林文察的蓋世豪情:「願聞其詳。」
當日林文察帶兵回臺平定戴潮春之亂。行前,閩浙總督左宗棠特別約見,親自傳授心法:「必從中部登陸,阻絕南北,當可事半功倍。」林文察回臺用兵之後,頓時明白了「楊本縣敗地理」原來是這麼一回事。蓋孔廟是要興教化,築磚城與修堤防則是軍事考量。吳含笑恍然大悟:「但是這有什麼好笑?怎麼皇帝那時卻從麥寮登陸?左制軍自己卻從安平登陸?」
林文察哈哈大笑:「這就是天命了。鹿港久爲良港,緊扼南北交通。清廷如果要對全臺用兵,此地確實是首選的登陸之地。不過楊本縣與左制軍卻都沒有料到,鹿港逐年淤塞,現在已不容大船通行。」
吳含笑喜道:「這真是天命了。」
林文察:「我定都彰化也是這個考量,需防大清水師從海港長驅直入。說起天命,還有一件事。」喚進林連招:「把我是金鰲投胎轉世的事情,傳佈到全臺灣。」
林連招一愣:「這不是不能講的秘密嗎?」忽然醒悟:「哈哈,現在當然可以講了。遵命,立刻去辦。」林文察出生時母親夢見金人抱持金鰲之事,自此廣爲流傳,深入民心。
吳含笑蹙眉不語。
林文察笑問:「以前炮火連天,妳也總是整日含笑,深慰我心,現在倒是怎麼了?擔心左制軍的兵?哈哈哈,我料他絕對過不了府城。」
吳含笑搖搖頭:「金鰲入夢的事,皇上怎麼從沒對妾身說過?」
林文察:「這個夢牽連太大,先祖交代保密。久而久之,我都快忘了。」
吳含笑蹙眉:「妾身想起父親講過的一個故事。」
林文察:「什麼故事?」
吳含笑猶豫不決。
林文察知道她不想觸自己黴頭,於是把原先求來的媽祖籤詩拿給她看。
媽祖籤詩第六十簽寫着:
常憑寶劍斬妖邪,十五年來事足誇;
此去更宜韜晦好,磽磽易缺理無差。
吳含笑:「皇帝,依照簽詩,內渡兇險,當思急流勇退、韜光養晦。籤詩都說了:『磽磽易缺理無差』,皇帝您的小名是有理,可見退守則『磽磽易缺,理無差』,不然只怕『磽磽易,缺理無差』。這世道缺了您還是照常運行。」
林文察:「當時那丁老兒咄咄逼人,怎能急流勇退、韜光養晦?」他把後來求到的媽祖籤詩拿出來。
媽祖籤詩第十二籤:
長江風浪漸漸靜,於今得進可安寧;
吳含笑沉思:「這首籤詩頗奇,『得進可安寧』是好事,但是『貴人』是指誰呢?『凶事脫出見太平』又是什麼意思?不知該怎麼解。」
林文察輕輕攬着吳含笑:「別想了,『凶事脫出見太平』,一定是戰事結束之後,大瀛帝國在臺灣永享太平。」他囑咐林連招把這首籤詩也廣傳周知。大瀛慶祝開國,田賦減半徵收,地主減省所得之半數,當與佃農共享。
消息一出,全臺歡騰,當然也有許多官紳擔心又是一場禍事。
左宗棠帶兵自有一套,最重士氣,常說:「治軍先養氣,治病先養心,乃不易之理也。」又說:「練兵之要,首練心,次練膽,而力與技其下焉者也。」這次來臺,他知道絕不可能一蹴可幾,免不了久戰,因此在安平搶灘登陸之後,就安排兵士屯墾,以求糧餉自足。
但是論起士氣,閩浙募兵遠道渡海而來,斷非臺勇捍衛家鄉可比。左宗棠用兵雖然高明,卻連府城也攻不下來,每要北上,沿途屢受襲擊。
天命元年,同治五年,五月,太平軍侍王李世賢攻陷漳州,福建危急。清廷大怒,嚴令左宗棠立即回福建處理,並且請出曾國藩帶兵從淡水登陸南攻,務求迅速解決臺灣戰事。
左宗棠:「這是一石四鳥之計。」
胡雪巖:「此話怎講。」
胡雪巖是左宗棠收復杭州之後新結交的好友,對善後與籌款都幫了大忙,天生就是經商奇才。左宗棠想起阿罩霧林家也是經商起家,本想介紹胡雪巖與林文察認識,沒想到局勢已變。
左宗棠:「朝廷擔心曾國藩反清自立,趁着這個機會把他調去臺灣,遠離中土;勝了很好,敗了就滅滅他的聲勢。此舉對我也是一種警告。當然了,平定臺灣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