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屏/價值上的退讓與妥協換來殲滅

國民黨凝聚力量,打出「希望就是力量」。(圖/記者季相儒攝)

文/張雅屏

沉澱幾天,回頭檢視過去18年的輔選生涯,加上當前國家變局,試着提出些許的方向

自古以來不論東西方,兩軍對陣,有三種可能:勢均力敵、敵弱我強、敵強我弱。其中投降輸一半,就是針對最後一種情況的戰術,以保留實力圖謀再起。敵弱我強的狀況,一向都是全力撲殺,株連九族。至於勢均力敵,往往是全面開戰,殺得頭破血流,因爲歷史明鑑宋襄公的婦人之仁,造成一敗塗地。民主時代,選舉等同戰爭,視爲類戰爭行爲。

而不論哪一種情況,政治團體都必須先建構政治支持的基礎。Easton提出政治支持分爲兩個層次與三個具體對象,兩個層次是特定的支持與普遍的支持,前者主要對人,後者主要爲價值制度認同。三個具體對象則是政治社羣(community)、政治典則(regime)以及政治權威(authorities)。所謂社羣大至國家,小至社團;典則是遊戲規則,也就是制度,政治權威就是政治人物。而政治支持的儲量越高,也就代表政治信任越高,公民對政府的信任越高,民主制度的穩定就越好。

然而,國內當前局勢並非僅僅是認同的分裂,更嚴重的是價值的消滅。若要解決當前國家問題,必先取得價值的重建,進而謀求認同上的共識。在此簡要論述:

▲國民黨造勢遊行,引人注目。(圖/記者李鍾泉攝)

一、破壞政治信任:臺灣特定政治團體,爲了謀取政權對於以中國國民黨爲主體政治支持,做了全面性的攻擊。過去國民黨政權在臺灣建立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支持,在戒嚴體制下建立了政治權威,透過適度的民主程序,改選萬年國會,重建了政治典則,並且建立以傳承儒家爲主的中華文化作爲立國基礎,在國民黨內透過集權家父長制度建立了個人權威,用委員會制營造政治菁英的參與模式,後期釋放主席與中常委的黨員直選權力,建立了政治典則,在國民黨內則是以增補三民主義民生主義育樂兩篇,等建構價值認同。

民進黨對國民黨的攻擊面,在政治權威上全面醜化國民黨指標性政治人物,過去的包含蔣家父子,甚至孫文,只要是檯面上的一概全面醜化;破壞價值認同,以去中國化作爲根除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的中華文化基礎,甚至更進一步藉由反中的概念,全面鬥爭;政治典則部分,不斷以黑箱情緒名詞,攻擊政府運作,更以黨產來污名化國民黨的存在。因此許多學者說,民進黨比國民黨內的成員更瞭解國民黨,因爲唯有了解纔能有效打擊對方。

二、引導盲從民粹:國民黨內以權力和資源而不是以理念與價值作爲生存基礎,造成國民黨無法捍衛中華民國的立國精神與價值,中華文化在去中國化的教科書中消失,與西方基督文化並立的東方華人文化中的孔孟學說,也不再成爲主軸,這時民進黨所建構的政治文化,就是滿足人類最基本的慾望作爲發展基礎,包含了情緒與民粹的操作。大同世界仁義禮智信這些價值與方向,也就被切割與放棄。

因此,臺灣尚未建立新的價值下,混亂的價值觀將造成國家與文化上的混亂。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本來就是中華民國的立國基礎,也是臺灣過去在華人社會引以爲傲,保存最好的軟實力,但在臺灣成長的下一代,卻在教改與快樂學習的大旗之下,減少了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三、反璞歸真重建價值:由政治支持與信任出發,重整價值論述,國民黨的存在在華人世界非常重要,因爲代表了民主價值與中華文化的融合,對比其他華人國家證實了這樣的發展方式,將帶給人民幸福,對比中國共產黨的制度方式更適合華人。在文化與國家層次應予以彰顯。政黨層次的三民主義,是國民黨的立黨基礎,三民主義本身就是極具東方特質的社會主義。因此在維持中華文化作爲中華民國立國基礎,在臺灣茁壯成爲文化大國的方向,不退讓,更不該妥協。

重建一個以融合西方民主與華人文化的體制,打造中華民國成爲代表華人文化的文化大國。在這樣的前提下,以三民主義爲建黨基礎的中國國民黨,比國內任何政黨都更有能力,也更有力量。

作者張雅屏,中山大學政治所博士班,中華前瞻青年協會理事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