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民粹與薄弱的國際史觀-教育崩塌,怪誰?
新竹光復高中學生在校園遊行中穿着軍裝扮演希特勒並行納粹式敬禮,不僅引發媒體的撻伐,同時遭致以色列與德國駐臺單位的嚴正抗議,最後使得府方發言人闡述民進黨政府的基本態度。可見事態的嚴重性。
平心而論,事件爭議的性質其實還算單純,簡言之就是臺灣當下的教育體系有了顯著的崩塌,特別是在國際視野、歷史認知以及人文素養這幾個領域尤爲匱乏,導致學生產生認知錯誤與行爲偏差。但嚴重的是,事件發生後某些社會輿論與評論內容令人感到觸目驚心;這些似是而非、情緒化與不負責任的觀點,其實體現了臺灣社會認知錯亂的問題,其影響早已超過的學生行爲本身。
第一種觀點是不當類比。有論者認爲崇拜權威是正常的,更何況納粹擁有「希特勒獨特的人格特質」、「集體的秩序美」與「壯盛的軍容」,所以這是可以被諒解的錯誤。提出這些觀點的人不乏是某些社會菁英,在他們心中納粹的歷史事實其實存在某些藝術的獨特性。因次列舉女導演了裡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爲納粹拍攝的紀錄片如《意志的勝利》(Triumph des Willens)與奧林匹亞》(Olympia)作爲辯解的依據。
問題在於欣賞史皮爾的建築風格,Marlene Dietrich演唱莉莉瑪蓮的背景,古德林、曼休坦與隆美爾的戰略戰術,或是虎式坦克、八八高砲、MG42機槍、史圖卡戰機等戰爭工藝與戰史文化,與蓋世太保的暴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客觀存在,以及屠殺猶太人根本是兩件事,豈能混爲一談。過度放大納粹的神話,推崇排他的種族主義只是對歷史的扭曲,特別是對於以色列的歷史傷痛與德國對於戰爭的厭惡反省若渾然無知且欠缺同理心,將陷入無知與偏見的流沙中。
其次是泛政治與無限上綱。部分深藍者將此一現象歸咎課綱、本土化史觀或皇民化教育的餘毒,或是臺灣的放任自由主義以及民進黨給年輕人太多獨立自主,縱容公民不服從,推託說這是太陽花學運翻版。直言之,保守主義者認爲穿着納粹軍服與多元社會與自由主義存在某些緊密的關聯。
深綠者認爲該校是「國民黨特務辦的學校」,「看校名就知道上樑不正下樑歪」,所以應該徹底落實轉型正義;或者着墨中華民國與納粹過去在軍事與政治上緊密合作,所以主張臺灣應獨立建國。換言之,激進論者堅持唯有徹底改變所有現狀,臺灣才能浴火重生。
檢視這些評論後,實在沒有迴應的客觀條件與動力,特別是兩者之間皆是對手言行爲夏蟲語冰難以對話。看來理盲與民粹似乎不分藍綠,也散佈在保守與激進勢力之間。然而對於擁有理性思考者而言,必然理解這些論述內容欠缺論證基礎與邏輯上的相關性,純屬情緒或政治化的斷言罷了。如果這是臺灣目前網路言論市場的常態,卻不免令人深感憂心。
臺灣目前的社會爭議多涉及價值性的衝突,其背景是在既有秩序解體而新的價值體系尚未建立的過程下,所產生的社會失範現象,特別在民粹與反智情緒高漲的當下,其擴散現象尤爲明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理性思維、對知識的尊重與人文素養提升,或許是當下教育體系與媒體文化可以着手的。
相關文章
●作者:張宇韶,政大東亞所碩博士,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行政院陸委會簡任秘書,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致理科大及東吳大學助理教授,媒體專欄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