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以管窺豹:家暴事件背後的社會真實

張宇韶/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蜂蜜檸檬之後,肉圓辣椒一夕之間遂成爲全臺最耳熟能詳的小吃,原因其實不用再贅述,因爲大家都從媒體不斷倒帶過程中,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賣。

家暴行徑固然社會不容,然而在自媒體的即時與擴散之下,許多人彷彿直接進入了「嗜血現場」,在聲量流量的指標下,各類網紅豈能錯過直播的黃金契機,自然掀起昨晚網路的洗版高潮,爲什麼如此?從柯文哲、韓國瑜或潘恆旭,甚至剛當選民進黨主席的卓榮泰,那個政治人物不把網路流量,視爲自己最重要的形象或政績表徵?

由於二手分享難以創造更多的「臨場感」,再加上館長效應的驅動下,鄉民需要一個新的情緒投射出口,整個事件另一個爭議則是網路即時且自發的動員,透過直播表明自己「在場」,透過以暴制暴的私刑主義才能完整彰顯鄉民正義,猶如館長在網路上替天行道一般,無須理性邏輯,更別談民主法治人權,這只是網路世界上的複製貼上模式,也可說是虛擬版線真人遊戲,誰在乎自己的行爲是否和家暴行徑如出一轍。

重點是,當這股社會氛圍成爲流行時尚,政治人物也需風行草偃或如法炮製;當政客舍「政治價值」就「量化價格」時,政治與媒體文化早就發生質變,不再是菁英塑造我們的未來,而是網路的工具性決定我們的明天,角色來去置換不是重點,因爲只要顏質高、幹話多,人人都可以網紅。在這個價值被夷平與同化的當下,高職女在臉書發文,然後用一連串髒話歧視工人與原住民似成生活日常,回嘴者也用其人之道加倍奉還也就見怪不怪。

網路拜物教

針對臺灣社會陷入「網路拜物教」的氛圍之際,仍有知識份子扮演狗吠火車的良知角色,但不乏有將其政治化且無限上綱的蛋頭學者。某法律專家宣稱「這是臺灣人民不相信政府法律正義的表現」,從其前後的語境脈絡觀察,這位教授似乎將網路民粹主義、鄉民正義直接與太陽花的混亂劃上等號。直白說,這樣的論述其實就是陷入另一種保守的極端。

這位專家直觀認爲,施暴者標誌人民對於國家法律機制的不滿,纔有如此失控脫序的行爲,若歸究其原因,「佔領立法院」是作爲解釋「人民對於法律信任感消失」以及「秩序與道德的淪喪」的唯一自變項;換言之,太陽花公民社會這股逆流纔是讓社會陷入混亂情境主因。雖然這位學者沒有說明「如何解決」,多數保守主義者多主張將秩序與時空重新撥回「那個美好年代」,至於是那個年代答案不言而喻。

嚴密的邏輯因果,是社會科學方法論奧瑞岡政策辯論着墨的重點,作爲學者與民粹政治人物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思考周延論證清晰,後者信口開河且擅長使用「最大簡單化邏輯」。試想,如果這樣的命題可以成立,「黨國體制下的長期的司法不公平,導致人民對法律正義失去信任」這種綠色觀點必然也可成立,其中謬誤都是欠缺「根屬性」與分析的中介變數

諷刺的是,兩者論述與邏輯情境雖然一致,但是前者往往以菁英自居,然後視後者爲「民粹」,這樣的情境總是發生在你我的日常,也是見怪不怪。

熱門推薦》►難以脫離的童年創傷...

►看更多【張宇韶】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