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要“改革開放”有多難?軍隊成阻力,金正恩執意廢除先軍思想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2006年10月9日,朝鮮咸鏡北道一處地下水平坑道內,隨着一聲轟然巨響傳來,800噸當量TNT的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這是朝鮮首次核爆成功,引發了一次3.6級的人工地震。

自此,獨立自主的朝鮮人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然而朝鮮核試驗成功的代價,卻是舉全國之力的縮衣減食、先軍政治。

正如金正日所言:“沒有糖果不會死,沒有子彈纔沒有活路!”

朝鮮人通過短時間內將所有資源堆積到軍事領域,成功創造出令美韓忌憚的殺手鐗,從這點意義上來說,先軍政治功不可沒。

可在那之後,當朝鮮想要調轉方向將資源重新分配至各方,效仿中國掀起一場改革開放的潮流時才發現,曾經帶給他們底氣的先軍政治,也反過來束縛住了他們。

改革開放勢在必行

朝鮮,一個封閉、神秘的國家。

他們從不向國際社會公佈自己的經濟總量指標,只有在政治於需要時,纔會偶爾提及部分信息,卻公佈的也都是沒有一慣性的各種統計數據。

這讓外界對於朝鮮經濟發展狀況的瞭解,幾乎一片空白。

但身爲鄰居兼死敵的韓國人,當然會想方設法扒出朝鮮的所有經濟狀況,並將其公之於衆。

從1990年開始,韓國按照資本主義估算方法,計算髮布的朝鮮宏觀經濟統計數據,這可以算是具有意義的統計數據,也讓外界對朝鮮經濟情況有了一個宏觀輪廓。

從韓國人發佈的數據來看,朝鮮經濟顯然並不樂觀。

蘇聯解體後,身爲“小弟”的朝鮮,幾乎陷入絕境。

沒有了外來扶持,經濟圈幾乎崩潰。

1990-1998的9年間,年GDP增長率達到-3.8%,總生產力水平跌至上世紀80年代的一半。

工廠開工率僅有20%左右,大批企業被停掉,只有少量支柱產業和軍需工廠在勉強維持營生。

於是這一時期,朝鮮有了“苦難行軍”的說法。

20世紀90年代朝鮮的經濟危機,一開始出現在對外經貿領域領域,尤其是作爲朝鮮石油、原材料等主要進口國的俄羅斯,宣佈不能再像過去提供友好貿易的供應以後。

原來通過對外經貿獲取的石油、原材料等商品的進口縮減,直接導致了在主要產業部門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減少,將國家生產導向毀滅。

1999年以後,朝鮮經濟雖然暫時擺脫了90年代的極端惡劣局面,但復甦情況仍很艱難。

21世紀初期的6年間,雖然暫時呈現出年均約22%的增長勢頭,但從00年代後期開始又處於年均0%的停滯狀態。

2013年,朝鮮的國民總收入約33.8萬億韓元,僅爲韓國萬億韓元的四十二分之一。

這和1990年韓國與朝鮮11倍的總量差距相比,未來兩國距離指揮越拉越大。

但可惜的是,自身國土狹小、資源貧乏、市場活力微弱的朝鮮從,似乎找不到什麼好的擺脫貧困的方法。

而就在這時,由於頻繁的核武試驗,朝鮮招致美西方的瘋狂打壓,這成爲壓死朝鮮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

朝鮮改革探索

從2006年原子彈爆炸成功開始,朝鮮的先軍思想碩果累累。

衛星發射、第二次核試驗、導彈試射...

種種軍事成就都將朝鮮的核能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但朝鮮的一系列舉動,與當今世界反對核擴散普世價值背道而馳,更直接威脅到美韓在半島的利益,因此遭到世界各國的普遍反對和譴責,更是慘遭聯合國的制裁。

2009年6月,安理會通過1874號決議,宣佈對朝展開全方位封鎖。

幾乎全世界孤立帶來的最直接後果,就是朝鮮外匯的迅速枯竭。

朝鮮外匯來源主要有三個渠道。

其一是來自日本的僑匯,朝鮮核試以後,作爲日本對朝制裁內容之一,日本已立法對其禁止。其二是韓國秘密輸金及其他灰色手段的創匯,這也因陽光政策在韓失寵、國際社會加強對朝鮮各種活動的監控,而難以爲繼。

第三就是武器出口,這是朝鮮外匯來源最後的保障。

因此在1874號決議作出的第五天,朝鮮就秘密派遣了“江南一號”悄悄出海,奔赴有關對朝制裁國家進行底線試探。

該艦艇成功進入中國海域,接着一路南下,可剛一走出南海就被美國驅逐艦盯上,沿途緊密跟蹤,一旦在任何一個國家靠岸,當地政府便會收到來自美國的威脅通知。

這讓朝鮮意識到,這次國際社會的制裁不是說說而已。

同年7月,一艘被認爲運送朝鮮武器給伊朗的船隻,在阿聯酋被扣下。

8月初,印度也扣留了一艘朝鮮船。

8月底,澳大利亞對一家走私朝鮮武器的公司進行調查。

11月,朝鮮外交官涉嫌走私在瑞典被拘。

12月,一架運送朝鮮武器的運輸機被泰國扣押......

據瑞典和平研究所透露,這一輪聯合國對朝制裁,已讓其武器出口減少90%。

換言之,朝鮮武器出口這一傳統創匯渠道,也宣告被封死。

這樣一來,朝鮮徹底失去外匯來源,這是朝鮮政府所難以接受的。

一方面,朝鮮的核武計劃需要繼續在國際社會採購技術、材料、設備。

另一方面,金家王朝、國家高層人員的高標準生活,也需要外來物資保障,這些都需要一定體量的外匯支撐。

爲搞到急需的外匯,朝鮮一度將希望寄託到韓國身上。

次年8月,朝鮮主動熱情地邀請韓國現代財團會長訪朝,並達成數項協議。

之後更是主動與韓國交涉,推動開城工業園區合作,重啓兩地金剛山、開城旅遊。

無疑,這是獲取外匯以解燃眉之急最簡便的辦法。

但是,韓國此時已然看清了朝鮮的困境,沒有美國在後面發話,首爾方面也不敢擅自向朝鮮靠近。

百般無奈之下,朝鮮只能放棄堅守了幾十年的封閉國策,效仿中國開啓對外開放道路。

2010年,朝鮮收購了一家名爲大豐集團的中國企業。

該公司於2006年9月在中國大陸和香港註冊,其主業是經營石油等戰略物資。

12月17日被收購後改名大豐國際投資集團,隸屬國防委員會。

此後,大豐集團用土地、礦產、港口等原本由軍方控制的資源,積極對外開展國際經濟合作,並陸續在北京、香港、日韓等地區開設了代表處,或建立分公司。

主要任務是經營石油等戰略物資,爲朝鮮軍方提供供應。

顯然,大豐集團成立的直接目的,就是利用國際經濟合作突破1874號決議的制裁,打通與國際金融機構的業務往來通道,籌集外匯。

踏出這一步,意味着朝鮮似乎開啓了改革開放的步伐,但遺憾的是,自那之後的十幾年間,朝鮮便鮮有大動作傳來,改革開放似乎剛起開始便胎死腹中。

而導致這一切的最大阻礙,正是當年成就了朝鮮的先軍政治。

最大阻礙:先軍政治

先軍政治,無疑是金日成時代極具特色的一大理論烙印。

所謂的先軍政治,聽起來有些故弄玄虛,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一切以軍方優先。

基於這一理念,纔有了後來的朝鮮舉國縮衣減食發展核武器。

以及之後的導彈技術、航天衛星技術,都是先軍政治的“代表作”。

先軍政治,是朝鮮特殊時代下的產物,也是朝鮮對美西方的宣言:無論朝鮮窮成什麼樣,哪怕民衆被餓死,軍隊的支出也不會減少一分!

以此,先軍政治還成了朝鮮人民保家衛國的決心彰顯。

其實站在改革開放的角度,先軍政治思想,與鄧公提出的“先富帶動後富”理念,算是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部分人”,是商人、下海官員,朝鮮的那“部分人”,則是軍人,以及依靠軍事特權爲生的人。

但不同的是,中國人做到了先富起來的支援後富起來的,可在朝鮮,先富起來的朝鮮軍方,卻撂挑子不幹了。

在先軍精神綱領指導下,朝鮮的先軍政治催生出了一種獨特的“軍需經濟”。

軍隊的一切經濟活動都在國家編制以外進行,自成一國,不受其他領域管控。

朝鮮的對外軍售,更成了朝鮮軍隊自力更生的蹊徑。

當朝鮮經濟風雨飄搖,窮苦百姓飯都吃不飽時,軍方卻始終牢牢把控着國家出口,在國際市場源源不斷的輸入輸出。

大筆大筆的進出口額在賬單上劃過,可錢財和東西最後又消失不見,不知進了誰的腰包。

軍方負責直接對國際市場進出口各類產品資源,進而掌握外匯。

這一幕,像極了蘇聯經濟崩潰前的景象——國家資源被逐步私有化。

只不過,前蘇聯的主角不是軍人,而是政府官僚。

國家的錢袋子牢牢掌控在軍方手中,又談何推動整體改革開放?

憑藉先軍思想原則,軍隊賺的盆滿鉢滿,又怎會心甘情願把經濟大權交出去,帶動後富?

於是,當年讓朝鮮無懼美西方的先軍政治,也反過來成了朝鮮突破限制的最大桎梏。

金正恩無疑深知先軍政治的弊端,也曾痛下決心廢掉這一思想,但其自身也是先軍政治最大的受益者,又怎會輕易推翻自己的蛋糕?

結語

改革開放在朝鮮呼籲了十幾年,至今毫無動靜。

深知早在金日成時代,平壤方面就有了效仿中國的苗頭,並推出了“合營法”、“8.3人民生產消費運動”等舉措,試圖盤活經濟。

無奈的是,金家王朝自己就是先軍政治的發起者、受益者,誰又能忍痛放棄大筆大筆的資金流入,自斷財路?

至於先富帶動後富,更是早被丟到了九霄雲外。

歸根結底,朝鮮改革開放難以成行,並非先軍思想的束縛,而是金家王朝本身對國家政權的絕對把控,就與共同富裕本質相悖。

參考資料

張福軍.朝鮮展示改革開放新姿態的動因及前景[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0

辛沼沿(SHIN SOYEON).主要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模式及對朝鮮的啓示研究[D].雲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