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情日記”何以傳承?多方共話常寫常新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紹興12月18日電 (錢晨菲)12月18日,“民情日記”再出發——“民情日記”的傳承與發展研討活動在浙江紹興嵊州舉行,政界、學界代表圍繞“民情日記”的常寫常新展開對話。

1998年,“民情日記”誕生於嵊州雅璜鄉的田間地頭,提出的“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連百家心”,成爲聯繫服務羣衆、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的一劑良方。

中共嵊州市委書記裘建勇在致辭中表示,一直以來,嵊州市在傳承發展中常寫常新,相繼推出了“民情微羣”“民情腳印”“民情大腦”,推動“民情”向“企情”“社情”拓展,並建成“民情日記”實踐中心、教研中心,創新打造“民情服務中心”。

社情民意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數據顯示,僅今年前10月,嵊州全市各級幹部累計走訪服務民衆21.9萬戶、企業9900餘家次,辦理民情問題2.4萬餘個。

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嵊州市對“民情日記”進行了全面升級和拓展。活動現場,嵊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潘超英發布了“民情大腦”平臺。“民情日記”參與者和見證者講述了“民情日記”從誕生到演進過程中的感人故事。

中共浙江省委社會工作部部長、省委兩新工委書記龔和豔表示,“我們要通過此次研討活動,深入挖掘‘民情日記’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不斷推廣深化社會工作領域改革、開拓社會工作新局面的嵊州經驗,通過‘民情日記’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切實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進一步引導新‘心’向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凝聚服務羣衆,營造齊抓共管人人蔘與的社會氛圍。”

中共紹興市委書記施惠芳說,多年來,紹興不斷完善機制、豐富載體,將“民情日記”書寫在稽山鑑水間、民衆心坎裡。紹興創新開發“浙裡興村治社”應用,完善民情事項分級流轉辦結模式,打造了“民情觸發、民情分析、民情處置、民情評價”的工作閉環。

20年來,“民情日記”從“村情社情”記到了“企情輿情”,從“小康路上”寫到了“共富大道”,從“筆尖紙上”拓展到“線上雲上”,歷久彌新。

活動現場,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斌,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楊發祥,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工業大學公管學院院長吳結兵等與會嘉賓圍繞“民情日記”的時代價值和實踐意義等話題進行深入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