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羣師生,太“秀”了!
穿過千年時光,一針一線
織就綺夢
武漢大學這門
太“寶藏”了!
爲什麼是TA?
你知道,一根絲線能夠被劈成幾股嗎?
在民間技藝的傳承與創新這門課中,細咀歷史的風韻,在錦上絲縷中縈繞雲夢的煙澤,絲縷勾勒出歷史與現代的對話,一小塊方帕,也變得熠熠生輝。
從2016年走到2021年,五年的時光過去,漢繡的種子在武大發芽,茁壯成長。爲該課程的授課的是黃敏老師,黃老師在很早之前就關注傳統手工藝了。
漢繡作爲楚地的地方繡種,最早能追溯到先秦時期的楚繡,在湖北江陵馬山楚墓中出土的先秦織物,就是漢繡的前身。2015年,通過與地方文化局非遺中心取得聯繫,在2016年,民間技藝的傳承與創新課程在武漢大學正式設立,漢繡的種子在珞珈山開始生根發芽。
奇想,是少年們的浪漫!
“傳統手工藝不應僅僅停留在博物館、教科書裡面,而是要更多的與生活、與特色向融合”,在黃老師看來,漢繡作爲非遺,應該是一種活着的、流動的、不斷傳承的文化現象,是大家都可以參與其中的民族文化。
當歷經風雨洗禮的非遺技藝,與自由浪漫的武大少年們相遇時,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課程團隊爲該門課程設計了獨特繡樣,同時,也鼓勵同學們發現身邊的細節,去品味身邊的文化氛圍,自主設計繡樣。具備青少年審美特色的圖案,如何用漢繡來表現呢?動物的毛絨感需要用什麼針法才能體現呢?色彩熱烈的漢繡,在青年的手下能展現出什麼樣的生命力呢?用青春的眼睛,賦予漢繡新的活力。
《窮奇徽章》
故事,還在繼續
理線、勾稿、轉印、上繃、劈絲……絲線隨着針尖上下翻飛,每一步,都是與時間對話。黃老師至今仍記得,有那麼一個男生,在畫室繡到入迷,等回過神時,夜幕深深,整棟教學樓就剩下他一人。
黃老師強調,這門課程,並不是爲了創新而創新,而是在瞭解漢繡、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將傳統漢繡的發展,與青春脈搏同頻共振,發掘漢繡的古典美在現代審美中的新表達。
通過參加一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製作過程,與沉澱的歷史對話,在針線與絹布的互動中,瞭解這門技藝背後蘊含的文化價值、匠人精神與精神意義。在繡品的製作中,去理解匠人們固執的堅守,將這份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傳承下去。
撇去身上的浮躁
用心與無言的針線對話
拂一把楚地煙雲
揉碎塞進今夜的夢
與漢繡來一場奇遇
你的學校有什麼特別的課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