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水惠民幸福長——浙江省幸福河湖建設記

中國日報1月23日電 之江大地,幸福河湖涌動。

近年來,浙江省深化河湖長制,推進全域建設幸福河湖,圍繞構建"八帶百廊千明珠萬里道"格局持續發力,在夯實防洪保障、維護河湖生態健康的同時,打造文化之河、開放之河、富民之河、智慧之河。

2023年5月,浙江安吉滸溪幸福河湖建設項目入選水利部全國第二批幸福河湖示範項目;2024年9月,浙江省浙東運河(紹興段)、靈山港成功入選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優秀案例候選名單。越來越多的河流爲人民帶來可感、可見、可及、可得的幸福。

點"水"成金——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

如何把生態好水變成致富"金水"?浙江安吉的答案是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

安吉縣上世紀末以發展"石頭經濟"爲主,礦山開採活動頻繁,水土流失嚴重。20多年來,安吉縣以礦山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爲重點,以小流域爲單元,綜合採取坡面復綠、礦坑復墾、坡耕地整治、水生態修復等措施,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19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由原來的84.5%提高到94.2%。

如今的安吉,溪水潺潺,河流淙淙,山林披綠,風光煥然一新,曾經的"拋荒地"搖身成爲遊客"嚮往地",優越的生態環境蘊含着無窮的經濟價值。

在浙江省水利廳推動指導下,安吉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水土保持生態產品轉化探索,出臺《安吉縣水土保持生態產品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安吉縣"兩山銀行"試點實施方案》等規章制度,初步建立了一套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同時,形成了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覈算及實現路徑等成果,覈算出安吉縣38條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爲33.2億元。

好山好水能出真金白銀,在被現實印證的同時也被更多的企業和羣衆接受。2024年3月,全國首單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交易在安吉簽約。浙江綠郡龍山源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以3328萬元的價格,獲得安吉石門坑生態清潔小流域河垓區塊水土保持生態旅遊資源的6年開發經營權,全面帶動鎮域濱水漂流、民宿、露營等新業態發展。

在安吉,點"水"成金的綠色發展之路正越走越寬,給幸福河湖建設提供了樣板。安吉滸溪幸福河湖建設項目以母親河串聯城鄉、帶動沿線村鎮綠色高質量發展。豐富水岸共富實現路徑,村集體以水資產、水資源入股,實現拿租金、掙薪金、分股金的"兩入股三收益"利益聯結模式,實現政府、村集體、企業共贏局面。2023年滸溪流域濱水旅遊同比增長18.67%,村集體經營收入80萬元以上村社全覆蓋。

一域探索,全域開花。2024年,浙江省水利廳將水生態價值轉化工作列爲年度五大重點改革之一,發佈《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實施方案》,分類梳理各地改革探索經驗,進一步明確了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主要路徑和推進舉措,以面上推進與試點探索相結合的方式,打造豐富多樣的水生態價值實現場景。在省級保障層面,浙江省水利廳着力打造完整閉環的水資源價值轉化體系,通過建立水生態產品目錄清單、開展水生態產品價值覈算、搭建水生態產品交易平臺和推進水生態價值實現落地等舉措,摸清水生態產品的底數,明確其價值覈算方法,促進供需雙方的精準對接,構建完善的市場交易機制,不斷推進水利資源轉化爲水利資產。

全域治水——找到保護和利用結合點

"經過兩年建設,我們把廢棄的水電站改造成滿載時光記憶和藝術文化基因的美術館。"在位於衢州市龍遊縣靈山港河畔的泥美術館內,執行館長陳浩把這座藝術館的蝶變經歷向記者娓娓道來。

"泥美術館"前身是建於1969年的黃泥圩水電站,設備老化、發電效益減弱,加之上游新建庫容達1.25億立方米的沐塵水庫,這座水電站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正式"退休"。

"我們保留很多水利設施和元素,與攝影作品及其它藝術品一同展出,達到很好的藝術呈現效果。"陳浩告訴記者,藝術館立足於水電站及溪口當地歷史與人文,邀請知名攝影師及影像藝術家創作了一系列精彩作品,讓這座廢棄的水利設施重新有了"藝術生命"。

"黃泥圩水電站的改造是打造惠民共享的親水場所的有益嘗試。"龍遊縣林水局總工程師汪穎俊說,"通過藝術的形式,吸引市民遊客來此參觀,也讓更多人走近水利設施,瞭解水利。"

黃泥圩水電站附近是靈山港國家幸福河湖建設試點的重點治理區域。近年來,龍遊縣利用山水資源、人文景點以及田園風光等要素佈置濱水綠道,構建"宜居、水韻、富民、樂業、智慧、共享"等六大幸福河湖場景,並依託"龍遊通"上線APP"親水圈",提供騎行、垂釣、露營等服務。目前,已打造親水節點179處,"十五分鐘親水圈"覆蓋率達89.1%。

靈山港古稱靈溪,屬山溪性河道,易暴漲暴跌,水資源分配極爲不均。七百年前,龍遊人探索在靈山港上築堰引水,以非凡的治水智慧修築起福澤後世的姜席堰工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如今,姜席堰依舊默默發揮作用,滋潤灌區,造福百姓。當代龍遊人也持續創新治水手段,守護着這處工程瑰寶。在姜席堰一側的數字化大屏上,龍遊縣林水局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着數字靈山港的應用成果,包括水域監管、在線巡河等場景,構建起"天、空、地、人"一體化感知體系,以先進的數字化管理理念,實現對河流的高效智慧管護。

在打造數智監管體系的基礎上,龍遊縣還堅持共建共管,打造區域聯動體系。立足全流域整體,建立龍遊、遂昌跨市域聯動機制,簽訂"流域共冶聯防共建合作協議",常態化開展上下游聯合巡河、聯合執法應急等護水行動,實現護水治水由"分段治"向"全域治"轉變,靈山港出境水質從III類水提高到II類水,流域內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13種增加至23種。

文旅融合——千年運河煥發勃勃生機

在紹興,浙東運河穿城而過。冬日裡,循着香醇的酒香走進紹興黃酒小鎮,青磚黛瓦,白牆斑駁,烏篷船在小橋流水間緩緩駛過,清澈的運河水流淌着千年水鄉記憶。

"以前這裡不叫黃酒小鎮,叫東浦古鎮。"59歲的陳錦秀是這裡土生土長的居民,她告訴記者,東浦古鎮,四面環水,那時候有些居民經常往河裡傾倒垃圾,河水都變臭了,到了夏天,連窗戶都不敢開。近年來,紹興市對浙東運河進行全面治理和保護,水質持續向好,環境也越來越宜人。

汲取門前鑑湖水,釀得紹酒萬里香。水質變好了,有污染的企業關停了,越來越多的酒作坊開辦起來。東浦把傳統產業黃酒發展成特色產業,建起黃酒小鎮。"我們以黃酒爲魂、文化爲核、生活爲本、古鎮爲基,打造'黃酒文化體驗、婚慶產業鏈、水路光影秀、沉浸式演藝秀'四大特色業態,在傳承文化的同時帶動當地就業。"黃酒小鎮管委會副主任馬亮亮介紹。

西小河是位於紹興市越城區的一條古河,周圍分佈着成片的沿河傳統水鄉民居。爲平衡運河保護和商業發展,實現共治共榮,府山街道西小路社區探索出"契約化共建"這一法寶。

"我們邀請轄區單位和企業作爲共建單位參與巡河和宣傳勸導,幫助居民改變污染河水的陋習。"西小路社區主任周麗麗介紹,每年社區都會開一兩次共建會議,列出改善河流環境需要支持協助的事項,各共建單位來認領。"這是個共贏過程,環境改善了,商家有了更大的遊客流量,老住戶也樂見改善後的河流環境。下一步,我們還謀劃街區微改造、嘗試恢復小貨船上的商貿市場等,以更好實現文商旅融合發展。"

近年來,紹興市全域建設浙東運河幸福河湖,堅持文化賦能,持續激發文旅融合新動能。"我們依託浙東運河主線打造水上旅遊矩陣,迎恩門水街、黃酒小鎮、柯橋古鎮等浙東運河濱水經濟帶初具規模,書聖故里、魯迅故里等文化歷史街區緊密聯通。"紹興市水利局河湖長辦負責人張寅介紹。

水脈長流,文脈常新。如今,奔流不息的浙東運河上新業態、新經濟、新消費形式不斷涌現,一杯杯黃酒奶茶受到年輕人追捧;越來越多遊客入住運河民宿,感受開窗見綠的悠然自在....

來源: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