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蟲比「頭皮屑」還小! 被咬到卻有6成機率見上帝
▲這隻蟲比「頭皮屑」還小!被咬到卻有6成機率見上帝。(圖/疾管署提供)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穿着長袖長褲去掃墓,除了防蚊外更能保命。疾管署今(21)日公佈最新恙蟲病確定案例統計,截止至19日共累積66例確定病例,爲近5年新高。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幼蟲叮咬感染,其大小小於頭皮屑,若感染後未經妥善治療,死亡率可達6成,提醒民衆不可不慎。
羅一鈞表示,臺灣每年皆有恙蟲病例發生,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上升,6至7月達高峰,9至10月出現第二波流行,其中又以花東及離島地區感染者最多。恙蟲適合生長的溫度爲18~28℃,今年冬天氣溫偏高,也造成恙蟲病提早來報到。
恙蟲是經由帶有立克體的恙蟎幼蟲叮咬所感染,恙蟎幼蟲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動物或人身上吸血。羅一鈞說,臺灣主要的病媒是地裡纖恙蟎,其幼蟲相當微小,肉眼幾乎看不見,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牠的肢體,迷你程度堪比頭皮屑。
恙蟲小歸小,發病起來卻會致命。羅一鈞說,去年共有3名因恙蟲病死亡個案,其中2名本國籍、一名外國籍。2名本國籍案例分別爲87歲女性與49歲男性,後者有B肝、肝硬化,外國籍女性則是在蘭嶼被恙蟲叮咬,送急診2天后喪命,臺灣每年幾乎也有1、200例發病個案。
依據疾管署統計資料,今年截至19日止,共計66例恙蟲病確定病例,個案感染地以花蓮縣27例最多,其次爲臺東縣10例,另屏東縣6例感染病例亦較近2年同期增加。近期新增2起羣聚案件,均爲旅行團,曾於1月中下旬分別至屏東縣及花蓮縣山區活動,2起羣聚案件確診6例及5例病例。
羅一鈞說,恙蟲病的潛伏期通常爲9至12天,被叮咬者會出現持續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在發燒一週後,皮膚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遭叮咬處也會出現無痛性焦痂,若未經妥善治療,死亡率可高達6成,經治療死亡率小於5%。提醒民衆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快就醫,並告知草叢暴露史,以掌握治療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