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人民的公園,爲何幾代人都喜歡去?
這座人民的公園
伴隨了幾代上海人的成長
許多上海人的相冊裡
都會有一張專屬於它的留念照
歷經歲月的雕琢
人民公園一路的成長與變遷
正是黃浦積極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縮影
揮之不去,幾代上海人的“情結”
“據我媽媽講,小時候,每次去人民公園,總是玩到不肯回家。”出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陳麗,在很小時候就和人民公園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她的兒時印象裡,人民公園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好玩”。公園裡,假山、涼亭相映成趣,綠樹、草坪高低掩映,當然,最吸引人的還是供人划水的小艇。每次划船,她總會情不自禁想起小學音樂課上教的那首《讓我們蕩起雙槳》,歌詞所描寫的心情和風景正是真實的寫照。而最令她瘋狂的是滑滑梯,“每次去人民公園,不滑上幾十回,我是絕不肯罷休的。”
“你能理解那種簡單而又純真的快樂嗎?”陳麗興奮地向記者回憶道,“就是‘嗖’地一下從最高點滑下來時,那種雀躍的場面,真得烙在我們記憶深處很久很久。”陳麗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滑滑梯還算新鮮產物,骨架是用便宜的方管或圓管焊好之後,刷上油漆,外部光滑,裡面有些毛糙,可就是這樣一部簡單的遊戲器具,就成爲了孩子們歡樂的代名詞。
機緣巧合下,大學畢業後的陳麗又回到了心心念唸的人民公園,成爲了一名工作人員。2000年,爲配合市政建設,人民公園又一次迎來大規模改建。改建後的公園,佔地面積不到10萬平方米,共設五個出入口,主門爲5號門(南京西路231號,大光明電影院對面),位於人民廣場南北中軸線上。以中軸線爲界,將園區大致分爲東、中、西三個區。西部最大程度保留原先荷花池、西山瀑布等傳統景觀,東北部爲兒童遊樂園,東南部和中部則是老年人休閒鍛鍊區和百花園等。
從遊客變爲建設參與者,陳麗說,人民公園雖然面積變了、娛樂項目也作了調整,但它依舊像無數上海人的“家人”一樣親切,公園裡熙熙攘攘的人羣和一張張歡樂的笑臉依舊如初。人民公園,這座人民的公園,書寫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時代記憶,見證着這座光榮之城的蒸蒸日上。
日新月異,“公園+”賦能讓“人民”成色更足
9月末的一天,濛濛細雨,人民公園園藝大講堂內人頭濟濟,鬧猛得很。雖然是工作日,又是下雨天,不過這並未影響社區居民和美院師生參與講座和工作坊活動的熱情。當天,“園藝新風——人民公園藝術社區展第四回展”在人民公園正式亮相。
作爲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設置的《園藝新風:當人民公園遇到藍曬》講座與工作坊,更是吸引了衆多市民前來,讓人民公園園藝大講堂座無虛席。市民們不僅能夠學習藍曬技法的原理及其藝術應用,還在人民公園中親手撿集植物,並創作屬於自己的藍曬作品。
現代都市人,爲什麼越來越喜歡來人民公園?這還要歸因於“公園+”的賦能。2022年,在上海市文教結合項目的推動下,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與黃浦區綠化管理所共建的“上海美術學院——人民公園教學實踐基地”正式掛牌,雙方在公園提升與藝術主題介入、人才培養與服務社會相結合等方面展開合作,將美院各專業學生的教學、創作引入公園,爲人民公園注入新活力,共同打造公園的品牌欄目“園藝大講堂”。
“很多市民都知道人民公園,但我們也希望能夠讓市民在遊園的同時也能邂逅藝術。”人民公園公司黨支部書記金溢彬表示。而市民們對這種賦能,也是滿心歡喜。有市民表示:“藝術爲公園注入了新的活力,藝術元素與公園融合在一起,太好了!”還有市民希望,“人民公園能有更多的公共空間注入藝術的元素,提升大家的藝術審美和普及美育,在平日裡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而事實上,在人民公園內,還藏着一個“藝術天地”。成立於2005 年的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 Shanghai) ,不時有“跨界+”的藝術展覽與活動。這裡原址爲人民公園內的一個玻璃溫室,現在,你仍然可以在館內欣賞原始的玻璃溫室結構和博物館外的自然景觀。走進這座上海市中心最受歡迎、最熱鬧的公共園林,熱愛文藝的市民一定會找到最流連忘返的那片天地。
在區綠化市容局的指導下,在金外灘集團下屬人民公園公司的支持下,72歲的人民公園正在“公園+”的建設下,實現綠色空間品質和服務水平的雙提升,爲打造成更開放、更高品質、更具活力的百年公園書寫出嶄新篇章。
記者 / 王月華
編輯 / 陳露露
圖片 / 人民公園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