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人脈和你想的不一樣!貼心的人更該放下「交際責任感」…
人脈越廣機會越多?心理師辛華認爲,拓展人脈可能在無形中卻揹負了大量的社交包袱,錯誤的人脈觀念會讓你的社交不堪重負。 示意圖/Canva
負債的社交經營
人與人的情分就像一個銀行,你取出來一點,就要存進去一點。
很多人以爲儘可能多結識別人、拓展自己的人脈,就可以多一些機會,爲自己謀得更高的收益,但在無形中卻揹負了大量的社交包袱。
真正有效的人脈,依託於彼此可置換的資源,並不是相識相交就可以被稱爲人脈。因此,錯誤的人脈觀念,會讓你的社交不堪重負。
人情很貴,謹慎消費
有些人遇到難題,不是想着如何解決,而是想着找誰幫忙解決。這似乎成爲很多人處理問題的慣性模式。
曾聽一位老闆說過,他做專案時託朋友找人做設計和裝修。錢沒少花,但效果很差,最後又花了不少工夫才勉強竣工。其實,他原本的預算足以請到很專業的團隊,有效率地做完這件事。
另一位朋友,他經營一家廣告公司,甲方找各種理由不支付費用,但公司經營需要現金流。他就找了做自媒體的朋友揭露這家公司,想用輿論施壓。結果,不但給朋友添麻煩,欠人情不說,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也爲自己的公司帶來很不好的影響。最後還是找了專業律師解決。律師還爲他提出很多公司規範以及經營方面的建議,揪出很多漏洞,幫這位朋友減少很多後顧之憂。如果這位朋友一開始就找律師解決,中間這些麻煩或許就不會出現了。
人情很貴,靠人脈幫忙走捷徑,往往要付出更大的隱性成本。而且,你欠下的人情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去維護和償還。況且,很多時候透過常規途徑解決問題,比使用人情關係更容易、更簡單。
人情應該用在關鍵時刻,能幫你放大價值或者解決棘手問題,提高辦事效率。否則,隨意使用人情就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和消耗。
人情周全的人,大多活得很累
有些人做人做事很周到,在各式各樣的社交場合裡,他們關注細節,關注他人的感受。即使他們心情不好,也會笑臉迎人。有人發生爭執,他們會上前規勸;有人受到冷落,他們會主動攀談⋯⋯。
他們在別人的眼中很貼心,很善良,很好相處。他們顧大局,有一種莫名的交際責任感。
我曾經很好奇,這類人的內心是否真的和他們表現出來的一樣從容,但經過實際訪察和暸解之後,卻發現相反的結果。很多人情周全的人的內心是疲倦、焦慮的。他們擔負了太多他人的情緒,敏感地體察他人是否覺得滿意,卻忽視了自己的壓力和承受能力。
他們在人際關係中,習慣將自己代入一個做事周全的角色,並且全力執行。他們覺得自己應該這樣做,卻不明白自己爲何要這樣做。他們看起來善於社交,無所不能,即使面對不願做的事,到了嘴邊也變成一句:「沒什麼,我可以。」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爲了成爲周到的人,爲了讓別人愉快,而持續地在社交中付出,忽視自己的感受,事實上是對自己的辜負。
看似善於社交的人,大多時候也會疲於社交。而這種疲憊,其實可以從根源上規避。
健康的人際關係應該是輕鬆的、舒適的。先取悅自己,再和世界相處。
心理師辛華認爲,健康的人際關係應該是輕鬆的、舒適的。先取悅自己,再和世界相處。 示意圖/Canva
合理對待「人情債」的償還
現代社交法則更爲注重經營關係:朋友相見時互送禮物;你陪我逛街,我請你吃飯;一起旅行時,你買了機票,我就負責住宿、餐費,諸如此類。雖然大多數人幫助朋友時,並不會想要立即從朋友那裡得到相對應的回饋或回報,但都會約定俗成地儘量在付出與收穫中保持相對的平衡。
如果一個人在社交中只求收穫,始終不對別人做任何回饋,或者急於償還人情,都無法維持這種平衡。
朋友之間、上司下屬之間、同事之間、親戚之間甚至夫妻之間,都經常出現人情債償還的情況。
比如,有人請吃飯,聰明的人往往隔一段時間纔回請,以免讓對方認爲自己回請他只是爲了償還人情債;當然也不能超過對方預期的時間太久而不償還,這會讓對方感到被忽視,或者有被佔便宜的感受。
舒服的關係,必須透過主動地掌控社交節奏才能實現,而這個節奏完全取決於你的溝通模式和雙方預設的平衡狀態。
《人際斷舍離:學校沒教,但社羣時代必修的人際關係整頓課》。 圖/幸福文化
本文摘自《人際斷舍離:學校沒教,但社羣時代必修的人際關係整頓課》,2024/06/13幸福文化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