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腸不靠藥 雙歧桿菌好順暢
杜邦營養與健康首席應用專家Anders Henriksson。 (鄧博仁攝)
「解秘腸道驚世代 國人便秘危機與腸道菌解方」論壇,邀請DR.Anders(左起)、蔡英傑博士、徐志安博士、錢政弘醫師出席。(鄧博仁攝)
國際益生菌權威杜邦Danisco經2千多株菌種測試發現,「雙歧桿菌」可有效幫助人體消化,且能通過胃酸、膽鹽,餐前、餐後食用皆可。學者指出,體內菌相容易破壞,時常補充才能維持。
康健雜誌前日舉辦「解秘腸道驚世代」論壇,臺灣乳酸菌協會名譽理事、國立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蔡英傑指出,腸道菌相不僅與腸道功能有關,也因腸道是最重要免疫器官,高達7成的免疫球蛋白都在腸道,因此與免疫力密切相關。
蔡英傑表示,益生菌證實對健康有益,但各「菌株」對人體的保健作用不盡相同,如BB-12菌株與LGG菌株被證實能調節與促進免疫力,前者還能抗幽門桿菌,後者則能抗過敏。
益生菌除了與腸道和免疫系統有關,蔡英傑說,目前陽明大學研究室也着手研究腸道菌相和自閉症等相關精神疾病患者之間的關聯。他們將老鼠放在水中,求生的老鼠精神壓力立即飆升,研究人員在20分鐘後做檢測,發現其肚內菌相已經改變;研究顯示,要維持菌相平衡,需有長期良好飲食型態與生活習慣,並適時紓壓。
杜邦營養與健康首席應用專家Anders Henriksson表示,杜邦研究發現,人體腸道中的「雙歧桿菌」可將食物在體內停留時間從30小時減少到6.5小時以內,不僅幫助消化,也能提升免疫力。民衆若想知道腸道缺乏哪些菌種,可以透過糞便檢體得知。
Anders也指出,飲食中的蛋白質可提升體內酸鹼值,讓益生菌可更耐胃酸侵襲,因此建議可透過乳製品飲用益生菌,乳製品中的蛋白質可做爲緩衝胃液的傷害,增加體內吸收。
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博士徐志安表示,人體腸道中存在300至400種左右的好、壞腸道菌,且彼此消長。如嬰兒剛出生體內就有雙歧桿菌,但隨着腸道老化、壓力增加,飲食西化,造成該菌減少,導致消化道問題,可透過食用益生菌改善並維持體內菌相。
徐志安表示,根據WHO定義,益生菌必須是活菌、臨牀證明對人體健康有幫助,且須通過人胃酸和膽鹽,並非泛指所有的乳酸菌都是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