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供應鏈 交給最危險的臺灣?

(圖/Google地圖

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大流行,迫使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全球供應鏈的大變革,究竟會給世界產業地圖帶來什麼樣的新面貌?對臺灣有什麼影響?

近日,貿協和美國在臺協會合作出版《供應鏈重組的領航圖》一書,書中列舉未來世界8大市場和區域製造中心分佈,分別是:北美(世界消費市場核心、科技產業);歐洲(數位經濟、綠色產業);中東製造業服務業、搭橋歐亞非);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科技自主);拉美礦產);非洲(工業歐美供應鏈);南亞(世界製造2.0);東南亞(世界工廠熱門區、各國分工);至於臺灣,則將扮演供應鏈關鍵的整合者與管理者。

《領航圖》描繪的圖景,擺脫不了「美國自我中心,臺灣緊緊追隨」的窠臼,對臺灣在全球供應鏈所扮演的角色過分樂觀,能否「領航」臺灣和臺灣的企業走向疫後新世界,恐大有問題

供應鏈的移轉和重組絕非易事。中美貿易戰延燒迄今,美國低估了世界500大在中國消費市場的黏着度,低估了中國尋求擺脫對他國技術依賴的決心,低估了中國的優質勞工素質,也沒有看見中國消費者接納創新的胃納。要想鋸斷紅色供應鏈非一蹴可及。另方面,紅色供應鏈轉移的目標市場,如東南亞、中東、南亞、拉美、非洲等地,基礎建設、勞工素質滯後,而政局不穩、政府治理能力偏低更是供應鏈移轉的致命傷。緬甸軍事政變導致政局不安、印度疫情失控墨西哥捷運高架橋崩塌、非洲各國軍閥割據問題,都很難讓人相信上述地區能取代大陸成爲世界製造業2.0,或搭橋歐、亞、非。

臺灣呢?真的是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嗎?真的可以扮演全球供應鏈關鍵的整合者與管理者嗎?未必如此。

問題一,缺電缺水的臺灣如何持續有效支應高耗能晶圓代工鋼鐵水泥、石化、醫療電動汽車等戰略產業?

問題二,今年6月歐盟將對外公告,2023年起開徵碳關稅來控制進口貨品的碳足跡,第一階段碳關稅就是針對高耗能產品

問題三,臺灣能源96%依賴進口,未來能源進出口勢將開徵碳稅,臺灣高耗能產業將被剝兩次皮。更大風險還在於,能源斷、電即斷,供應鏈也斷。

問題四,臺灣迄今沒有減碳政策,碳關稅一旦開徵,臺灣晶圓及電子等產業可能被迫前往終端消費國設廠,形同掏空。

問題五,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大陸市場取消對臺讓利。屆時,臺灣還能扮演供應鏈整合與管理角色嗎?

問題六,碳關稅最終將納入輕工業以及農林漁牧產業。各國輕工業及農林漁牧產品是將朝自給自足目標轉進。輕工業和農林漁牧產品,出口受限,進口加徵碳關稅,富者才消費得起。貧富差距及生活素質差距將越形擴大。

最後一個關鍵問題:《經濟學人》將臺灣列爲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試問,哪個國家和企業敢將供應鏈的整合和管理,交給這麼危險的臺灣?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