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熱議“2024年成績單”:究竟做對了哪些事?|上海兩會

上海市第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1月15日上午在世博中心開幕。上海市市長龔正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顯示,一年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市經濟規模進入了5萬億元以上的新階段。

上海市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教授認爲,上海在國際國內環境複雜、不確定性較高的背景下,能夠實現這一成就,實屬不易。

錢軍指出,上海作爲國際大都市,外向型經濟特徵顯著,吸引外資和外企的能力較強。每吸引100元外資,對上海經濟的拉動作用高於其他沿海地區。然而,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外資的流失對上海的影響也更爲顯著。因此,如何穩增長、保持外資的持續流入,成爲上海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

錢軍建議,過去兩年,上海在吸引外資、說服國際企業投資方面做得尤爲出色。未來,上海需要繼續加大力度,利用好“五個中心”建設的協同效應,包括經濟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特別是在貿易中心方面,除了傳統的口岸商品貿易,還需大力發展離岸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和跨境電商等新型業態,將上海打造爲中國企業與國際企業進出中國的窗口和樞紐。

上海不僅是外資最喜歡的國內城市之一,也是中國企業“出海”的橋頭堡。

上海市政協委員、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寰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南逸是“一帶一路”沿線綠色能源項目的重要參與者。

南逸表示,過去一年,公司實現了顯著增長,主要得益於資產中80%爲風力發電資源,其中2/3爲海外資產,集中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這一成就離不開上海市對海外總儲蓄企業的支持以及優良的營商環境。

南逸建議,未來上海應繼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利用本地創新基金扶持先進生產力,推動先進生產力在海外尋找更大的應用場景,將有競爭力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上海的民營經濟在近年來的發展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成爲推動城市經濟活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引擎。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均瑤健康董事長王均豪表示,作爲民營企業家,對上海取得的成績感到非常自豪,這是多年努力的結果。

王均豪指出,上海作爲國際大都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營商環境在全國範圍內是最好的,尤其是非稅收入的減少是營商環境改善的重要指標。他建議,未來上海應繼續優化營商環境,這對民營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上海民營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參與國際競爭,因爲全球化時代,企業不能僅僅侷限於國內市場。上海的“五個中心”建設爲民營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金融和國際化方面。

近年來,上海公有制經濟佔據重要地位。同時,上海市政府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上海市政協常委、經濟界召集人、經濟和金融委員會副主任、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童繼生認爲,上海下一階段將面臨更高質量的轉型發展。無論是國企還是其他所有制企業,在“雙循環”和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過程中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童繼生建議,國企除了自主發展外,還應發揮平臺功能,支撐和幫助中小企業,促進中小企業抱團取暖,共同推動上海的經濟穩定增長。國企在促進經濟恢復和發展中承擔着基礎性功能,未來應繼續發揮這一作用,助力上海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