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爭像《蘭陵王》? 雄才韜略宇文邕vs.民調13%馬英九
令總統馬英九「痛心」的關說案,國民黨考紀會終於大動作將王金平掃地出門。有人形容這場九月政爭戲碼,就像是經典大戲《蘭陵王》,馬英九猶如北周皇帝宇文邕,王金平則是陰狠毒辣的當朝權臣大冢宰宇文護;然而這未免太擡舉民調只剩下13%馬總統,對於長期把持立法院的王金平來說,更是一場莫大的屈辱。
▲馬王鬥被指爲像《蘭陵王》中,北周武帝宇文邕和當朝權臣冢宰之間的政爭情勢。(圖/《ETtoday東森新聞雲》)
立法院長王金平捲入關說案,總統馬英九認爲是「臺灣民主法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並痛斥「如果這不是關說,那什麼纔是關說?」王金平回國立刻以「三問」反擊,喊出「人民的痛苦,政府知道嗎?人民對司法的不信任,政府有感覺嗎?人民期待司法改革,政府瞭解嗎?」並強調,「非法的指控,我不能接受。」
如今,國民黨考紀會已對王金平做出「撤銷黨籍」的懲處,這個自認爲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中國國民黨永久黨員」,自1999年上任立法院長至今,共14年的立院生涯,可能即將在轉瞬間灰飛煙滅。
外界揣測總統馬英九和王金平之間的政治整肅和鬥爭,猶如近期在臺熱播的古裝劇《蘭陵王》,甚至以《幹掉王》等惡搞劇名嘲諷馬王之爭。《蘭陵王》劇中陳曉東飾演的北周武帝,利用反間計,讓大冢宰以爲自己政變成功,卻反而遭到「斬草除根」,網友比喻馬英九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王金平則是當朝權臣大冢宰,陳曉東本人也在微博好奇發問,「誰是臺灣的大冢宰?」
▲陳曉東在微博引用新聞時事,幽默PO文「誰是臺灣大冢宰?」,引起粉絲熱烈迴響。(圖/球團提供、翻攝自陳曉東微博)
然而,這個比喻恰當嗎?這似乎值得商榷。據《周書》記載:「帝沉毅有智謀。初以晉公護專權,常自晦跡,人莫測其深淺。及誅護之後,始親萬機。克己勵精,聽覽不怠。用法嚴整,多所罪殺。」
《唐文拾遺》亦云:「周武驍勇果毅,有出人之才略,觀其卑躬勵士,法令嚴明,雖勾踐、穰苴,亦無以過也。」
綜觀歷史對北周武帝的評價,多是正面肯定其驍勇、謀略、治國之事蹟,而宇文邕確實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霸主,否則他不會在宇文護的眼底下,忍辱多年,終將一舉擊倒勢力遍及朝野的大冢宰。
武帝知道大冢宰生性多疑,便將計就計的使用「反間謀略」,擬了一份宇文護「必殺名單」,表面上讓他發現這份和武帝站在同一陣線的朝臣名單,盛怒之際將其全部誅殺,然而事實上,支持宇文護的人早已一個都不留。
宇文邕在位期間,極力擺脫鮮卑舊俗,接受華夏文化,自己也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北史》記載,「身布袍,寢布被……後宮不過十餘人」,他生活儉樸,能夠及時關心民間疾苦,並搗毀全國大量佛塔、佛寺,嚴令僧尼還俗,「求武器於塔廟之間、以士兵於僧侶之下」,甚至一舉攻下日衰頹靡的北齊。
這樣集雄才、謀略、勤政的皇帝,是南北朝兩百多年的亂世中少數稱得上有作爲的君主,若以民調僅存13%的總統馬英九相比,未免太高估了其政績和歷史評價。
洪案仍舊拖延,漠視大埔拆屋案,廣大興案早已冷卻,馬英九最重視的「服貿協議」卡在心腹大患王金平手中。政壇上流傳着「馬無朋友,王無敵人」,這樣的好人緣,根本是擅權毒辣的大冢宰比不上的,可能連總統也得顧忌三分。所以也就可以想見,總統府現在正高舉着正義之旗,磨刀霍霍揮向衆望所歸的王金平,「大是大非」早已顯得不甚重要。
亂世出昏君,總統馬英九應該深慮。北齊後主高緯即位時,荒淫無道、軍力衰弱、政治腐敗,卻自視甚高、一意孤行,尤其誅殺名將斛律光、蘭陵王高長恭,更使得北齊失去得以抗擊北周侵略的有能將領,最後被北周一舉殲滅。
●作者品客,女,臺北,自由業,關心時事。。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