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像中風!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易混淆 5族羣撞到頭小心
生活中難免發生撞到頭的意外,即使當下沒有明顯外傷,也不可以輕忽。(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生活中難免發生撞到頭的意外,在無明顯外傷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採取休息、冰敷來緩解疼痛。然而,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提醒,務必要小心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其症狀的發生爲緩慢進行,且患者可能會出現行動不便、言語困難等類似中風的情況,容易被混淆。除了年長者外,包括有頭部外傷病史、使用抗凝血藥物、酗酒、癲癇等,都是高危險族羣,不可不慎。
醫師謝炳賢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是指在頭部受到撞擊後,腦膜下腔緩慢出血,血液逐漸累積,形成血腫壓迫腦部。而此類出血,常在受傷後的數週到數月間才逐漸顯現症狀,因此相當容易被忽略。
謝炳賢接着說,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的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隨着血腫壓迫腦部,會慢慢出現明顯症狀。其症狀相當多元,患者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有些人會有行動不便、單側肢體無力、記憶力下降、言語困難等,類似中風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癲癇發作或昏迷。
談及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的高危險族羣,謝炳賢指出,主要爲年長者,尤其又以曾有頭部外傷病史的長者最常見;此外,有使用抗凝血藥物、酗酒、癲癇的人,也較容易發生此病。
針對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的治療方式,謝炳賢提到,輕微的病例可以透過觀察和藥物治療來控制症狀。然而,對於較嚴重的血腫,通常需要進行手術引流,將血腫排除,以減少對腦部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