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產學防疫!衛服部委託成大拍疫苗宣導片 政大發表首屆GCBSI評比
衛生福利部委託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護理系及推廣教育中心拍攝製作COVID-19疫苗,教育訓練影片傳遞正確概念。(圖/成功大學提供)
近日大家除了關心每天的確診人數?何時纔有可能解封?最多人關注的就是「何時才能打到疫苗?」,因爲全球疫苗交貨遞延,導致全臺施打疫苗的覆蓋率偏低。加上變種病毒來勢洶洶,衛生福利部特別委託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護理系及推廣教育中心拍攝製作COVID-19疫苗教育訓練影片,針對疫苗類型、副作用及施打流程進行說明。
統籌疫苗教育訓練團隊的成大護理系主任柯乃熒教授表示,「大家都知道這是參與國家防疫,自己可以付出的地方。」背後其實有着許多不爲人知的用心與努力。疫情持續升溫,相關資訊也不斷更新,因此團隊在準備疫苗拍攝訓練影片時,爲了能夠跟上疫苗的最新資訊,經常「砍掉重練」,影片一改再改,只爲了能夠提供最完整的疫苗訊息。且疫苗要在社區大幅度施打,相關事項一定要讓大家知道,流程安排纔會順利。
成大附設醫院感染科也進一步提醒民衆:若對於疫苗任何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則不應施打。若有發燒或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則須待穩定後再接種。目前疫苗不建議兩劑使用不同廠牌,且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成大附設醫院感染科醫師蔡進相表示,相關注意事項在接種前皆有問卷調查,確保安全性。另外,疫苗對於兒童仍在臨牀實驗階段,因此暫時不建議接種。
接種疫苗後常見的反應有:接種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痠痛、發燒等,症狀隨年齡增加而減少,且數天內會消失。發燒則通常48小時候可緩解,但若有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等不適症狀,也不應全部當成接種後正常反應,應儘速就醫。疫苗接種約2周後開始產生保護力,但仍有機會感染COVID-19,因此仍需遵守防疫生活原則。再者需要有「COVID-19往後會流感化」的觀念,而非期待零確診。
疫情影響生計與全球經濟高度連動,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與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可持續發展中心,共同合作發展大中華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 (GCBSI),在6月下旬發佈首屆結果。
臺灣上巿公司在首屆GCBSI的表現相當出色,平均分高達66.05;其次,是平均分達到58.66的香港企業。首屆GCBSI的前10名企業之中,臺灣企業有4家,前20名企業中的半數席位爲臺灣企業。以臺灣企業前10名觀察,總分上幾乎都有達到80分以上,在GCBSI中屬於前驅者,代表公司已有制定完善的永續策略,並建立起成熟的永續管理體系,並落實了全面的業務永續發展。
即便疫情當下許多產業相對辛苦,但仍有需多科技業不僅未受影響還逆勢成長,第2季就大舉在1111人數銀行招募百名實習生的Garmin,業績看漲不是沒有原因,因據點遍佈全球,早在去年,即提前部屬分流工作的相關硬體配套、備有「居家工作指南」的SOP,協助主管調整管理方式等。
因今年5月中旬全臺疫情升溫,Garmin也因應變化,每日做滾動式調整,像是採A、B組分流工作,以降低接觸風險;若工作性質能居家辦公、不影響效能,皆可在家工作;如果因工作性質必須進公司或廠區,也要遵守安全社交距離及防疫措施。而協助媒合的1111人力銀行亦貼心推出「1HR人資管理系統」,讓在家工作的同仁,透過雲端就能輕鬆完成打卡,系統還提供「請假、籤核、體溫回報、工作報表上傳、薪資計算」等功能,讓居家上班無論行政或績業面都因遠距而影響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