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樑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日前啓動了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意在讓資源更廣泛地惠及有發展潛力的青年科技後備軍。對如何更好地培養並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加快科技創新與突破,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進入新時代,我國青年科技人才規模快速增長,已成爲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2022年,100名同志被授予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包括10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項,這些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基礎研究、工程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與此同時,各地區加快搶佔青年科技人才“智”高點。例如,近年北京市啓動實施的“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培養資助專項”,至今已集聚培養青年科技人才超500人,爲北京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又如,上海市青年科技啓明星計劃、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領計劃,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影響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發展的政策出臺,涵蓋減負、培養、使用等多個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持體系。2023年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明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樑”“當主角”。《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員待遇”。這一系列政策支持,爲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好的成長條件。

當前,在青年科技人才培養過程中,仍然存在人才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不足、部分人才資源和支持有限、科研管理體系不完善等。對此,應多措並舉。

積極穩妥推進機制創新。政府加強青年科技人才系統性設計,實現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加大對基礎科研和高等教育領域的投入,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建立科技創新風險補償機制,引導保險機構對接重點研創項目需求,擴大保障範圍,分散生產企業和使用單位的風險,降低企業後顧之憂,爲提高產品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建立健全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堅決破除“四唯”,打破傳統人才評價體系的束縛,針對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人才,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爲導向的分類分層評價體系。

強化科研與產業的緊密結合。科技企業根據整體戰略明確研發方向和重點領域,聚焦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和原創性的研究課題,爲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研發資源和平臺。切實落實培養青年科技人才的主體責任,根據自身情況和實際需求,加強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全週期、全鏈條培育,使青年科技人才成爲贏得競爭主動的重要戰略資源。科技企業爲青年科技人才配備經驗豐富的導師,通過“導師傳幫帶”形成“以老帶新”“人盡其才”的良性人才培養機制,幫助青年快速成爲攻堅克難的尖兵、改革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能手。

持續提升青年科技人才責任意識。青年科技人才要發揮專長,參與到科技創新的項目中,主動擔當責任,積極爭取擔綱機會,勇於探索未知領域,不斷提出新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創新。要積極關注國際科技發展動態,深入瞭解科技前沿的研究方向、熱點問題和關鍵技術。還應通過參與科研項目、參加學術會議、發表高水平論文、申請專利等方式,靈活地將創新成果轉化爲實際應用,打通科技創新價值鏈的“最後一公里”。(作者:高佳璐 孫 悅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