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前行者Ⅱ | 數字化戰“疫”,混合雲正當時
作者 | 錘子
《致前行者Ⅱ 》| 楊瀾對話IBM大中華區CEO包卓藍(來源:本站科技報道)
精彩提要:
“這種說法太荒謬了!”
在被問及關於近期“中國金融機構當鋪思想極爲嚴重”的討論時,溫和的包卓藍嚴肅起來,給出了他的看法,“這關係到數億人的福利,他們(金融機構)應該被監管。”
這發生在本站新聞和IBM共同推出的《致前行者Ⅱ》第五期錄製現場。在這場由楊瀾主持的高端對話裡,我們邀請到了IBM大中華區CEO包卓藍,一位有着豐富的應對突發危機、拓展國際業務經驗的企業家。
2020年初,疫情黑天鵝突襲了全球,重構了世界經濟,也給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很多企業暴露出數字化能力支撐不足、基礎架構不合理等問題;那麼在這場疫情危機下,企業究竟該如何依靠數字化來實現逆勢發展?當數字化轉型進入到深水區,面對工作負載在多個雲之間移動的困境,以及大量數據堆積於數據湖的挑戰,企業該如何避開陷阱、實現革新?逆全球化,又會給科技的進步帶來怎樣的影響?
包卓藍分享了他的經驗和看法,給中國企業支招。
疫情之考:何以致生存
疫情,帶來了挑戰與機遇。與因疫情而獲得更快發展的企業相比,遭遇疫情挑戰的企業在數量上更爲龐大;爲了生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啓了各類自救,數字化成爲其中最爲有利的武器。
無論是格力的董明珠,還是攜程的樑建章,他們都相繼開通了直播帶貨的模式,他們的舉措背後隱藏着怎樣的戰略思考?在此前的一些採訪和發言中,包卓藍曾將疫情時期比擬成“達爾文時刻”,他又爲何做出這種判斷?
包卓藍向楊瀾表示,其之所以將疫情期間稱爲“達爾文時刻”,是因爲這個詞意味着有些公司會逆勢發展、甚至會變得更強,而有些公司則會倒閉或者或者陷入可怕的困境,“我們必須直面現實,只有完全數字化的公司纔會變得更強大;反之,這些公司會陷入可怕的困境,它們不一定會倒閉,但會陷入困境。”
包卓藍進一步解釋,對於企業來說,首先,應變能力是應對此次疫情的關鍵之一,“你是否能合理調整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結構?對於一家靈活變通的企業或者巨頭而言,在雲端和數字化上,成本結構通常是可變的,而並不都是擱淺成本和資本支出;因此,在面對疫情時,他們可以快速調整。”
其次,是人工智能的注入,“這是另一種靈活應對危機的方法,能讓你的業務更具有彈性。”而最後一個關鍵點,在於供應鏈的彈性,“如何確保在供應鏈中有不同的路徑,如果你有一家供應商在武漢,疫情發生時你該如何應對?”
這一切,都需要依靠數字化來應對;所以,包卓藍認爲,只有完全數字化的企業,纔可以真正靈活地調整這些路徑與供應商,可以靈活注入人工智能、可以迅速地合理調整成本結構,從而抓住這個威脅帶來的機遇。
這種機遇,在中國體現得更爲明顯:中國,將是今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包卓藍說,“疫情對商界的影響相當可怕,這是一場殘酷的覺醒,因此中國在疫情下的復甦成果令人感到震撼。”而據估算,明年中國還將迎來8%-10% 的增長,對此包卓藍再次用上了“震撼”這個詞,“與歐美等國家相比,這非常令人震撼。”
包卓藍說,中國可能是疫情後唯一充滿機遇的土地。而抓住機遇的前提是:數字化!
混合雲:數字化挑戰的答卷
數月前,某位互聯網大佬發表了“中國金融機構當鋪思維最嚴重”的言論,在國內引發了巨大爭議。
這種言論,在包卓藍看來極爲“荒謬”。他對於金融行業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他認爲,金融行業責任重大,需要對數以億計的人羣負責,所以理應受到監管;在這一點上,中國和全球所有國家都一樣,對於銀行都有着高度的監管,這是必須要滿足的需求。
包卓藍向楊瀾表示,要滿足這種監管需求,同時還要滿足越來越龐大的用戶需求,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所有金融機構,都在進行着數字化轉型和再創新--事實上,中國的金融機構除了規模更大這一點外,所面臨的數字化轉型挑戰跟全球其他金融機構並無兩樣。
這種挑戰也同時存在於其他行業。爲了將傳統業務進行人工智能賦能,並擁有更靈活的基礎架構--雲,還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包卓藍表示,當企業只選擇了一家雲提供商時,企業就被這家雲提供商本身的創新能力限制了;所以實際情況中,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都將擁有多個雲,“如何管理好這麼多的提供商,以確保應用程序和負載在雲與雲之間無縫運作?”
他依然以金融行業爲例:一家大型銀行將同時面對6到20家不同的雲提供商,如何管理好這些雲提供商,就成爲了“噩夢”。
成本同樣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雲是一種按需收費的模式,你永遠不會預判到需要多少服務器、多少存儲空間,這個支出是沒有上限的”,而在數字化轉型到達某個階段時,企業還需要將其移動到另一個雲,“這樣做的代價可能會讓人望而卻步。”
包卓藍用中文,大聲地說出了他對於數字化挑戰的答案:混合雲。
面對雲供應商衆多,以及只有20% 的工作負載上雲、更多數據仍保存在公司數據湖裡的現狀,包卓藍認爲,必須在多個雲、數據湖以及應用程序之間建立一個平臺,以發揮出每一個雲提供商的長處,這就是混合雲。
包卓藍強調,如果只與一位雲提供商合作,這種封閉環境不適合於數字化轉型和革新,數字化應該是在一個開放的世界中進行。
他說,“Open is smart,and smart is open!”
逆全球化:科技流通下的不可能
開放的世界,卻遭遇了一股“逆流”。
疫情發生以來,許多國家都在呼籲資本回流,甚至有一些國家撥款資助本國的企業將生產線遷回本土。
作爲一個理工男--數學專業出身、擔任着龐加萊研究所主席,同時也是一位工程師,包卓藍對於這種“逆全球化”極其不以爲然。
“科學和技術的流動是不可能停止的,它將不斷髮展。”包卓藍說,“當涉及到科學技術時,阻止全球化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給楊瀾算了一筆賬,“脫鉤的代價是什麼?一些經濟學家測算了脫鉤的成本,未來5年成本增加1萬億美元,我們能承擔得起嗎?尤其是當我們需要合作應對疫情的時候,當我們需要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合作,以及共同應對經濟放緩時,我們必須共同應對。”
在他看來,在全球的需求下,中國目前的出口額正在上升,同時內需也需要拉動,對於想要抓住機遇的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重要性就顯現出來;而當所有中國企業都爲此進行規劃時,混合雲和人工智能的巨大機遇就來到了。
“我們已經準備好讓混合雲和人工智能在中國獲得成功,”包卓藍說,“因爲這正是中國市場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