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功哲致力後立體派創作
鍾功哲,《我的最愛》,油畫,65cm x 53cm,2020年。圖片提供/雅波藝術
鍾功哲,《大紅燈籠高高掛》,漆畫,90cm x 90cm,2020年。圖片提供/雅波藝術
鍾功哲,《等待綻放》,油畫,91cm x 72.5cm,2017年。圖片提供/雅波藝術
在繪畫史的發展中各流派對色調、光源、空間等處理及各種透視法的運用繁多,但各個畫派大多隻使用1種或2種透視法去處理空間,但在20世紀末始於臺灣的後立體畫派在創作觀念上嘗試用5種以上的透視法,讓畫面的內容更豐富與飽和,引領現代藝術家創造出充滿動態性的視覺感受作品。
鍾功哲,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後留學巴黎4年,天生的美學靈魂讓他融合臺灣本土元素與西方各種畫派風格,這種異質文化融合也成爲他日後創作的養分與作品獨特性。回臺後鍾功哲持續在學校精進,並在一篇碩士論文的撰寫過程中踏進後立體派,此後致力於後立體派創作,不僅在用色上豐富多元,也更勇於嘗試不同的技法表現。
「藝術反映生活、生活創造藝術」是鍾功哲繪畫創作時秉持的理念,他的作品色澤飽滿而優雅,造形精緻細膩、肌理之厚實強烈,尤其在色彩的處理上明媚鮮活。雅波藝術創意行銷總監郭弘雍曾評論鍾功哲的作品:「筆觸細膩,在刻畫動物與畫作中的環境介於呈現虛與實之間,充分運用後立體派的透視技法,將前景與後景完美區隔又不顯得突兀,使主題自然性的突出,不管是對動物或是植物的刻畫,鍾功哲在畫作中注入的情感是我欣賞的特點之一。」
創作過程不斷求新求變
求新求變是鍾功哲多年來創作過程最好的詮釋。他不僅鍾情於不同媒材與風格的創新,更將生活所見的花卉、風景融於寫實油畫的創作中,尤其在追求畫面主體細緻的筆觸中,往往能涌現發自內心的深摯情感,使他描繪自然景物時能從心靈感受後再現自然的純粹。
鍾功哲9月初參加中時藝術博覽秋季展時展出作品《我的最愛》及《等待綻放》2幅油畫,當時頗受民衆及收藏家的關注。鍾功哲說,相當多的參觀民衆問他《我的最愛》表達的是什麼?我告訴他們「酒」是很多人喜愛的飲品,也可以說是精神食糧,有句玩笑話講「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他接着說,喝酒習慣各有不同,有人喜歡小酌品酒,有人喜歡大口豪飲,古人吟詩作對也愛小酌,酒後更有靈感能做出好詩詞。有些畫家亦是如此,享受邊品酒邊畫畫的樂趣,所以此幅作品以擬人化的手法,藉着牛的豪邁個性,來詮釋威士忌的濃烈與香醇。此外,畫面運用多重角度的透視法,讓平面空間與立體空間相融合,也增加特殊的視覺效果與十足趣味性。
他表示,至於荷花向來有輪迴之意,《等待綻放》則在表達初夏荷花充滿生命力,朝氣蓬勃的意象並期待着展現最美的時光,有如生命中最精彩的時刻。
運用漆畫創造獨特美感
此外,鍾功哲在學期間接觸到漆畫,他對這種以天然漆樹汁液所提煉的生漆做爲基底的媒材甚感興趣,因爲這種把古老的材料運用到當代藝術創作是一種新興而特殊的畫種,雖然做工繁複但卻能成就出令人驚豔的漆畫。《大紅燈籠高高掛》充分呈現此種媒材的特性。他說,燈籠的使用在東方具有特別的意義,大紅燈籠不僅能製造出色彩絢麗的視覺效果,還往往寄寓着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大紅燈籠高高掛》作品完美體現富貴喜慶、吉祥如意的寓意,透過與具地方色彩的客家花布結合後,更讓燈籠顯現出其獨特的美感與意涵。
運用不同形式的透視技法,追求畫面的韻律感與趣味性,創造出視覺空間的多元樣貌,讓鑽研後立體畫派的鐘功哲以更具生命力的形式走出他自己的藝術之路。
中時藝博【快來加入粉絲團按贊】
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