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兵緬甸,毛主席親自參與指揮,這場戰爭的結果又是如何呢?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在黨和國家的指引下,一直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奮進。

但是中國這片大地已經遭受了多年的戰火肆虐,很多歷史遺留問題依舊是前行路上的隱患。更不要說還有一些對中國心懷不軌的國家,他們總是居心叵測地干擾我國正常發展腳步。

1949年,國民黨敗走臺灣,蔣介石反攻大陸賊心不死。

但在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們國家的實力一日比一日強盛,所以他不僅一直無法找到合適的機會,反而也逐漸意識到捲土重來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可沒想到,遠在中緬邊界,一隊早已被蔣介石遺忘的殘兵敗將,卻搞出了一些名堂。

估計蔣介石也是覺得實現自己的“宏圖壯志”無望,被逼得狗急跳牆,居然真的相信了靠這些人就能吹響反攻大陸的號角。

爲此,他還特別派人從臺灣偷渡到緬甸,去領導這羣烏合之衆。

美國那邊可不管蔣介石的想法有多不現實,他們見有機會給中國使絆子,自然也就迫不及待地插上一腳。

於是蔣介石就開始和美國狼狽爲奸,妄想用這些殘存在緬甸境內的國民黨舊部大做文章。

但是以毛主席爲首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是何許人也,他們豈能放任兩個宵小之徒如此張牙舞爪?

於是我國在緬甸政府的強烈邀請下,果斷出兵,和當地軍隊一起,誓要將這夥擾亂中緬邊境安穩的國民黨殘餘部隊消滅乾淨。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關於這場戰爭的詳細始末。當年毛主席爲什麼會下定決心出兵緬甸?

戰爭的結果又是否符合中國長遠發展的目標呢?

1949年,新中國成立,但這並不是意味着所有在戰爭時期存在的問題都能就此被解決。很多在動盪不安中用暴力傷害普通百姓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土匪依舊存在。

這些爲非作歹之徒顯然低估了共產黨保護人民、爲人民服務的決心,不然他們也不會天真地以爲,自己還能像原來那樣佔着一塊山頭,瀟灑快活地靠燒殺搶掠爲生。

所以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就開始着手解決各地的匪患問題,其中以西南山區最爲嚴重。

那裡地形複雜、樹木茂盛,很多土匪和叛亂分子在其中混跡多年,各種逃跑路線以及藏身之地早就爛熟於心。因此,剿匪任務面臨着非常大的困難,不過從來都沒有什麼能難倒英勇的解放軍戰士。

對方能扛得過一日兩日、一年兩年,但站在人民的對立面是一定不會有好下場的。

所以在當地百姓的支持,以及解放軍戰士不放棄、不後退的一次次剿滅行動中,那些爲害多年的匪患問題,終於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漸漸進入尾聲。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新的情況,那就是有一些武裝叛亂分子逃到了緬甸境內。

我國西南地區和緬甸接壤,當時的國界線劃分也不明確,所以邊防部隊的確不方便深入緬甸境內抓人。

衆所周知,一個國家的領土神聖不容侵犯,我們和緬甸的關係向來友好,所以更加要尊重對方。

而且即便我國沒有其他心思,以美國爲首的無數雙眼睛都在緊盯着中國,想要找到能利用的把柄,供他們借題發揮。

因此,中國在處理此事時尤其需要慎之又慎。好在緬甸對中國入境協同“剿匪”一直抱有積極的態度。

因爲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不只是後期這些零散跑過去的小角色,還有蔣介石敗走臺灣之際,來不及帶走的一部分國民黨部隊。

這些人在解放戰爭後期就從雲南撤退,翻越過荒無人煙的大山,來到了緬甸境內,並且常年混跡於“金三角”。

“金三角”位於泰國、緬甸和老撾的交界地帶,可以說是一個“三不管”地區,以盛產毒品而聞名於世,這部分國民黨殘餘部隊選擇在“金三角”安營紮寨出於幾方面的考慮。

首先,這裡地勢複雜、人煙稀少。而國民黨殘軍則有幾千人,還攜帶着各種武器。所以在這個管理相對真空的地帶,他們靠武力形成一股割據勢力也不是難事。

其次,正是因爲“金三角”位於國與國交界地帶,真正有權力插手的國家又都還沒從殖民侵略的戰火中緩過勁兒來,所以對於此地的管理自然就沒有明確嚴謹的方案,國民黨殘軍正是鑽了這個空子。

最後,這麼多人的吃穿用度必然需要不少錢,他們本就是通過不合法的手段強行留在此處的,又有什麼正規渠道賺錢呢?所以很多人就盯上了依靠販賣毒品來牟利這條不歸路。

如此一來,這支國民黨殘餘部隊是滿意了,但是緬甸政府以及周邊百姓可是遭了殃。

當時的緬甸建國不久,也可以說是剛剛將侵佔自己國土的列強趕出家門。這轉過頭又有了一羣不屬於自己國家的武裝力量爲非作歹,他們當然無法忍受。

所以儘管政府軍實力還不夠強大,在邊境地區管理上也有些力不從心,他們還是多次嘗試剿滅這支匪幫。

但無奈彼時的緬甸各方面都很落後,對上裝備齊全、又在戰場上真刀真槍打過仗的國民黨殘軍,實在是沒有什麼辦法。

這樣一來,不僅沒能將這羣“禍害”趕出緬甸境內,緬甸軍隊自己還遭受了不小的損失,既有大量傷亡,還被對方搶走了很多軍用物資。

國民黨殘部那邊倒不是戰鬥力多強,而是他們知道,自己一旦被趕出“金三角”地區,真的就是走投無路了,所以只能孤注一擲硬拼到底。

誰知道這支在解放軍的攻擊下節節敗退的殘兵敗將,竟然在這種絕境中以少勝多,打出了點名氣和聲望。

這些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蔣介石耳朵裡,他大喜過望,彷彿之前只能在夢裡出現的反攻機會已經近在眼前。

一支僅僅是打敗了緬甸政府軍的殘部都能讓他有如此想法,可見當時的蔣介石手裡早就已經無牌可出。

於是,蔣介石又重新重視起這支早就被遺忘多時的舊部,不僅偷偷給他們送去了大量軍餉和武器裝備,還派遣自己曾經的學生李彌前去領導。

唯恐天下不亂的美國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給中國添堵的機會,多次暗中給蔣介石提供幫助。

李彌在去臺灣前可以說是風光無限,但到了臺灣可就沒了之前的地位,他也想借整合舊部的機會東山再起,所以到了緬甸以後,自然是花了不少心思。

他積極收編當地的土匪和叛亂分子,很快就將這支殘部的規模擴充到了將近2萬人。有了人手,接下來就要開始抓日常訓練了。

這些東拼西湊的武裝力量雖然起點不高,但在專業人士的帶領下,短時間內還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戰鬥力也得到了加強。

蔣介石那兒也沒閒着,一邊重新將這支部隊納入遠在臺灣的國軍編制,一邊繼續做着反攻大陸的美夢。

但可能是這些烏合之衆在挑釁緬甸政府上佔了不少便宜,竟然忘記了自己曾經被解放軍打得落荒而逃的過去,以爲他們此時已經有了能力再去掰掰手腕。

之前解放軍苦於這些人都是在邊境線外搞事情,所以即使有緬甸政府的求助,我們礙於國際影響,也不方便直接越界干涉。

後來不知李彌是不自量力還是真的傻,居然聽從蔣介石的意見開始對雲南邊境發起騷擾。

這回解放軍可不用客氣了,他們憋了很久的怒氣終於有了發泄的渠道,李彌和他手下的那些歪瓜裂棗自然是被收拾得很慘。

吃了大虧,李彌慢慢也覺得反攻大陸簡直就是一個春秋大夢,所以開始對蔣介石的一些命令虛與委蛇,私下則是琢磨起了撈錢的門道。

這幫人能做的生意必然還是上不得檯面的那些,而且因爲人數衆多,武器還較之前更爲先進,進行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也就愈發肆無忌憚起來。

他們流竄在邊境地帶,襲擊普通百姓,嚴重威脅到了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緬甸政府單靠自己的力量打不過之前那些散兵遊勇,更別提有了統一領導,戰鬥力和裝備都升級過的這些人了。

多次清剿無果,緬甸政府想到了去聯合國訴苦,這招還確實起到了一定成效。

蔣介石迫於各方壓力,只得不情願地下令,讓這支掛名在國民黨下面的部隊撤回臺灣。

但是這些人做慣了“土皇帝”,還有一部分已經在當地結婚生子,又豈是早就沒什麼威信的蔣介石一句話就能命令動的。

當然蔣介石也沒有真心想解決此事,不然也不會暗中派遣新的指揮官到緬甸伺機而動了。

就這樣,撤軍斷斷續續進行了不少時日,留在緬甸境內的國民黨殘餘人數依舊不少,他們也成爲了中緬兩國邊界處,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

1955年11月20日清晨,中緬邊境地區大霧瀰漫,能見度非常低。兩國軍隊巡邏到黃果園附近時,因爲誤會發生了衝突。

由於中緬關係一直不錯,而且兩國也都剛剛建國不久,所以還沒來得及一同商討邊界線的具體劃分事宜。這次黃果園衝突的發生,正是基於這一根本原因。

美國和臺灣地區又覺得抓到了可以擺中國一道的機會,不僅大肆渲染中緬邊境的緊張局勢,還指責中國侵犯緬甸的領土和主權完整。

留守在緬甸的那些殘部也聞風開始四處作惡,妄圖火上澆油,讓中緬兩國徹底鬧翻,甚至還想將中國推入國際輿論的漩渦中心。

眼看着事態即將失控,黨和國家領導人快速做出準確判斷,以解決中緬問題爲契機,和周邊多個國家明確劃分了邊界線,最大程度避免了發生更多的糾紛和爭議。

1960年,中緬雙方正式簽訂了邊界條約,兩國關係取得了進一步發展。借這一契機,緬北地區的國民黨殘餘部隊問題也再次被放到桌面上進行討論。

最後,兩國達成共識,要合力剿滅這夥爲非作歹之徒,還邊境百姓安穩平靜的生活。

但是正如之前擔心的那樣,解放軍出境作戰,肯定會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影響。若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則很有可能會引起東南亞國家的驚恐與不安,也會有損中國的國際形象。

所以我們和緬甸簽訂了協議,承諾解放軍進入緬甸境內的作戰範圍不會超過20公里。雖然這一規定會限制我軍的戰術安排,但是出於長遠考慮和對緬甸政府的尊重,還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毛主席特別下令:“誰越過紅線誰死。”

由此可見中國人民解放軍入緬作戰全無半點不可告人的秘密。那些等着中國出問題的美國之流也不好再做跳樑小醜。

這次中緬聯合軍事行動給了國民黨殘餘部隊沉重的打擊,剩下那些爲數不多的零散分子也無法再成氣候,中緬邊境地區收穫了久違的安寧,兩國之間的關係也得以向着更好的方向發展。

結語:

此次行動更是再次展現瞭解放軍嚴明的軍事紀律,以及中國絕無用不正當手段擴張領土的野心,也表達了我們維護和平和睦鄰友好的決心。

如今這場不爲人所熟知的軍事行動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歷史也在不斷證明,中國一直堅定守護着前輩們的美好願景,從未動搖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