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重大工程都取得了哪些成就?探月工程總師吳偉仁最新盤點→

十八大以來,中國航天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標誌着我國已躋身於世界航天強國行列,引領了科技發展,彰顯了綜合國力,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提升了大國地位。

我國的航天事業創建於1956年,至今已走過67年的發展歷程,歷經1956年到1978年艱苦創業、1978年到1999年改革振興、1999年至今跨越發展三個階段。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創造了以人造衛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等里程碑爲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和“部分領跑”、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從試驗型應用向業務化應用、從服務國內到造福人類的“四個轉變”,使我國航天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工程體系配套日趨完善、空間應用服務能力大幅提升、開放合作深化拓展,我國已躋身於世界航天強國的行列。

航天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輝煌成就。

一是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全面完成:自2004年工程立項實施以來,按照“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先後圓滿完成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月地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6次無人月球探測任務,實現“六戰六捷”。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探月精神,20餘個中國文化元素被永久地鐫刻在月球上。

二是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建設新階段:1992年,我國制定了載人航天工程“船、室、站”三步走發展戰略,目前已成功發射14艘神舟飛船,4艘天舟貨運飛船,2個天宮空間實驗室,1個天和空間站核心艙,先後將14名航天員共23人次送入太空,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

三是北斗導航系統實現全球組網運行:按照“三步走”發展戰略穩步推進,2000年、2012年分別建成北斗一號、二號系統,向國內、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7月,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開通全球服務,目前定位精度、授時精度等系統性能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四是高分專項天基對地“三高”觀測能力形成:已具備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和高光譜分辨率觀測能力,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得到廣泛應用,已成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信息技術支撐。

五是天問一號成功實現火星“繞、着、巡”目標:2021年5月,“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在火星預選着陸區,在火星表面開展巡視探測,一次任務實現環繞、着陸和巡視探測,成爲第二個在火星成功着陸探測的國家,開啓了行星探測的新徵程。

這些重大航天工程的成功實施,標誌着我國從第二梯隊邁入第一梯隊,進入世界航天強國行列。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及世界航天激烈競爭態勢,我們將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不跟風不競賽,堅持戰略自信,保持戰略定力,力爭早日全面建成航天強國。

第一階段,到2035年,邁入航天強國前列。在重型運載火箭、新一代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站建設、探月工程和載人登月、行星探測等方面取得標誌性成果。進出空間、利用空間、探索空間能力全面提升,建設以國家實驗室爲引領的航天戰略科技力量,在重點領域並跑或領跑,工業基礎自主可控,空間基礎設施完備可靠,空間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國際話語權顯著提升。

第二階段,到2045年,全面建成航天強國,在載人登陸火星工程、國際月球科研站、行星際穿越、天地往返運輸等方面取得標誌性成果,成爲世界航天發展的領跑者之一。

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堅守航天報國初心,堅定航天強國使命,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奮力開創新時代中國航天的美好未來!

△作者: 吳偉仁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2年10月13日 第07版)

作者:吳偉仁

版面編輯:高志民

新媒體編輯:莫愁

審覈:周佳佳